在線零售業的2012年,擁有眾多關鍵詞,如裁員、線上線下互搏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價格戰”。
“價格戰”在2012年留下諸多印跡。不管是蘇寧易購、京東商城、國美在線等電商參與的“6·18”和“8·15”促銷,或是淘寶發起的“雙十一”促銷,都使得電商間的價格戰,在當年商業零售事件中留下重要一筆。
尤為重要的是,由于電商價格戰中真假難辨,遭遇諸多投訴,最終,國家發改委對“8·15”促銷中的主要企業以涉嫌價格欺詐開出大額罰單。處在跑馬圈地中的在線零售業企業,開始紛紛正視行業和企業自身的處境。
2012年12月25日,國美電器(00493.HK)高級副總裁牟貴先表示,國美電器主要在線零售品牌國美在線將在2013年實現盈利。同時,包括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獨立電商企業都做出相似表態。
這使得行業對于2013年的在線零售業,有了諸多最新的判斷。其中一個核心觀點認為,在盈利背景的驅動之下,2013年電商行業的核心關鍵詞,將不再是價格大戰,而是行業圍繞企業盈利而展開的行業和品類深耕等。
價格戰惡果
“每天有人進場,也有人離場”,是業內人士對2012年在線零售行業熱鬧而浮華現象的高度概括。
不似線下家電零售業擁有國美、蘇寧兩個指向性消費品牌,不考慮平臺模式的淘寶和天貓商城因素,在線零售業并未掌握在任何一個獨立電商企業手中。2012年的在線零售規模預計超過1.1萬億元,而京東商城、蘇寧易購、1號店等大型獨立電商品牌銷售總額,僅占行業總額小數點后面一個零頭。
一如2000年左右的線下零售業,跑馬圈地式的擴張思維也充斥著各位電商大佬的大腦。于是,零售業屢試不爽的價格戰術,成為企業間爭奪在線流量和消費者粘合度的一把利刃。
從年初到年尾,價格戰在各種收費廣告以及媒體軟文中狂轟濫炸。然而,作為需要遵守市場經濟游戲規則的代價,最終,包括京東商城等企業在“8·15”促銷中,被國家發改委認定存在價格欺詐行為,從而招致監管部門開出的大額罰單。
在發改委的罰單的身后,各家大型企業也不得不自嘗價格戰帶來的惡果。由于過分的促銷、無序的擴張,以及超過廠商控制下價格系統底線的定價等原因,使得各家大型獨立電商企業都處在虧損的狀態。
在大額虧損的名單中,不僅包括2012年營業規模或超過450億元的京東商城,也包括后起之秀、當年營業規模預計在200億元的蘇寧易購,同時,還包括2012年預計營收在50億元的黑馬國美在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