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12月18日電國際勞工組織日前在日內瓦發布了《2010/11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導致世界各地實際工資增幅銳減,并建議各國增加家庭實際收入、刺激經濟復蘇和關注弱勢群體。
報告稱,該組織根據115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94%雇員收入的官方統計數據,跟蹤全球工資增減情況。研究發現,在過去10年內,發達國家工資實際增長僅為5%,危機前實際工資一直以每年約0.8%速度增長,但在2008年下降了0.5%,2009年重拾升勢并增長了0.6%;而同期亞洲國家實際工資增長了1倍多,且2006-2009年期間的增幅均超過7%。
報告分析,全球平均實際月工資增幅從危機前2007年的2.8%降至2008年的1.5%和2009年的1.6%;如果排除中國因素,上述實際工資增幅則從2007年的2.2%下降至2008年的0.8%和2009年的0.7%;工資負增長的國家和地區在2008年和2009年的抽樣中分別占四分之一強和五分之一。
報告認為,低報酬和工資差異懸殊等現象具有強烈的歧視成分。特別是在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低工資者通常為青年、女性、移民、少數民族以及其他弱勢群體。報告建議,應該通過增加工資收入,而不是通過增加債務負擔來推動家庭消費,以刺激經濟復蘇;應該建立一個旨在形成更為持續的經濟社會模式的工資政策,比如工資集體談判和最低工資制度等均有助于實現一個更平衡、更公正的經濟復蘇;應該切實采取措施關注各類弱勢群體。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