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杰:
我想大家可能很多創業者,也希望了解一下具體的一些例子,就是過去的有一些案例是哪個類體的安心,李先生有沒有什么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李雪剛:
有一個案例可以說,沒有投的還不好說,是這樣的。剛才幾位嘉賓都談到了,過去我們是從2001年開始在國內做風險投資這一塊,我們也關注在TMT的行業,那個時候主要都是投一些像半導體、通訊的多一點兒。那么我們現在的新基金可能就是更多地把范圍拖垮了,也看一些其他的高增長的行業。過去我們投,特別是在半導體的行業,我們是看得比較多的案子,剛才麥先生也提到。很遺憾的是中國半導體的行業,雖然也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不少的VC也投資了這個領域的很多的企業,我們投了中興國際還有很多的設計公司,設計公司很多VC也投了很多,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個行業,包括的很多也是封裝測試,這個行業也得到了發展,但是真正VC通過投這個行業成功的不多,絕大部分都比較困難,如果今天還在的話,很多企業也都不在了。我們也投了展訊,就是做展訊通信,這個公司是做得非常不錯的,2006年也在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了。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因為受到美國整個大勢的影響,盡管它業績非常不錯,但是股價卻不是非常令人滿意。我們同最近看的一些國內的稍微偏傳統的一些行業項目來看,可能在國內的資本市場上市可能回報還好一些。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在反思,很多的技術型的公司,他對于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們國內的行業重要行業的發展,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VC也愿意去支持他。但是另外一些公司在退出的時候,VC也面臨很多的挑戰,這也不得不迫使我們去看一些其他的行業,來尋求一個平衡。剛才也提到我們有一個更多的。當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說我們有投資分眾傳媒這些都是做得比較不錯的。當然也有一些教訓,剛才前面也提到了,有很多公司實際上是我們投資了,比如說在通訊行業我們有投資一些企業,他們本身也是作為初創企業來說,他們也投得不錯,他們的很多產品在技術上都有創新,也有很好的技術的研發能力。但是最終這些企業都沒有辦法長大。在中國這個特殊的行業里面就是什么呢?因為我們大家可能都是知道,特別是在通訊設備這個行當,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一般的初創企業要想在這里面脫穎而出是相當地不容易,如果說教訓的話,我們可能在這個領域里面也是感受到蠻深刻的體會吧,先給大家講這些,謝謝。
梁英杰:
李先生講到過去在行業方面的一些重點,現在可能不太吸引了,但是也提到一點關于退出的問題,就是好的企業上市以后,也不一定是股價很好,讓我想起我們現在深圳快開一個創業板了,這個創業板會不會影響我們投資人在投資方面做一些決定,會不會影響我們在退出方面的一些決定,這個可能剛才在臺下跟劉先生在談的時候我知道劉先生的重點是放在一些本土上市的企業,請跟我們分享一下創業板等等的一些話題吧。
李雪剛:
創業板對本土公司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多了一個退出渠道,這肯定是一個好事兒,這是一個大方向。創業板的話我也跟有一些媒體說,我感覺到創業板的推出應該說是必然的,已經在今年三月份證監會征求意見稿已經停止了,我感覺今年很可能會推出來,可能奧運會之前時間比較短了,推不出,但是是不是奧運會之后能不能推出來?但是征求意見稿已經做了,應該可能推出來。今年年底還是明年年初,這個必然是一個階段,不會太久,這是講創業板對本土創投的影響。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