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杰:
總結一下,脈先生提到品牌是很重要的領域,將來是很重要的重點,宋先生提到是必須的領域。李先生提到創(chuàng)新性,也加上新能源的部分,我們請劉先生也講一講,最好給我們點評一些行業(yè)。
劉畵:
現(xiàn)在從目前階段應該可以說范圍比較廣,是什么都做,我們的宗旨跨行業(yè)的前三位都是我們的關注方向。隨著VC在中國的發(fā)展,特別是以后的發(fā)展,就是更加專業(yè)化的分工。從這個角度上我們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以后從大的方面是三個行業(yè)。當然技術方面還是TMT,第二個是文化傳媒,這個跟我們股東背景有這個優(yōu)勢資源有關系。第二個就是農業(yè),就是跟吃穿住行直接相關的,我們感覺到現(xiàn)代農業(yè)作為發(fā)展的趨勢,特別是往后走。但是大家都知道世界糧食的危機,往后走農業(yè)的方面應該還是很有前景的。第三個就是消費連鎖,這個可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因為不可能什么都做,最后還是選準兩到三個方向就了不起了,這是你要關注的對象,謝謝。
梁英杰:
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我們臺下的觀眾有沒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
提問:
各位嘉賓你們好,首先我有一個問題,首先是想問您一下,作為投資者來說,他怎么去衡量一個項目,這個項目依據一個什么標準去衡量一個項目。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作為一個有項目的人來說,因為現(xiàn)在整個有項目的人,他跟咱們的VC或者是有資金的人,他的溝通渠道不是很通常,我想問在座的幾位,您的公司在這方面有沒有改進或者是增加一種溝通的渠道之類的,謝謝。
宋安瀾:
我來講一下我們的衡量標準,實際上衡量標準還是蠻復雜的。但是也可以說簡單一點兒,我們的看項目可以簡單歸結為叫四個P。第一個P就是叫團隊,特別是像我們投早中期的項目的VC來說,團隊好還是能把它調過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第二個P叫做產品和服務,這個也就是說我們看你做的到底什么東西。從比重來說,我們看的團隊大概要占50%的比重。還有一個P叫做潛力,就是你做的項目、產品、服務,你最多能達到多大,有沒有機會,這個潛力也是非常看重的,通常大約在20%左右。還有一個叫可預測性,就是說你這個公司做產品和服務,是不是可以預測你到底能夠做到什么程度?你有沒有重復的收入等等,這個也大概占15%左右。所以說這只是一個簡化的一套標準,其他的各位可能有不同的標準,這是我們看問題的一個說法,看看其他人。
麥世澤:
今天的會議就是很好的渠道了,其他的很多機構、很多公司都有舉辦類似的活動、大會,還有一些刊物,我覺得都是很好的渠道。
劉畵:
剛才問的這個問題我簡單補充一下,我們公司投資有六個標準,其實跟他的4P差不多,第一個確實人相對成功,人還是人,一定會占50%,選錯了人你這個項目再好可能也不行。另外一個就是行業(yè),行業(yè)的空間要足夠大,要有一個新的盈利模式,然后你的核心競爭力再加上你有沒有法律障礙、有許多硬傷,有沒有財務規(guī)范等等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應該是幾大標準,每個公司都不一樣。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5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