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91 中國現代公司奠基
創業史定位:
在中國企業史上,1984年是個偉大的年份。以此為契機開始的八年,自由的精靈被釋放,無數創業家作為一股新的勢力崛起于國企羽翼之下,崛起于窮鄉僻野之中。他們當中少數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將在多年后成為中國企業的標桿人物。
時代描述:
鄧小平第一次著名的南巡是1984年。中國的對外開放終于由點及面,形成沿海全境開放的格局。民營經濟因此波濤洶涌。隨后1985年4月13日,私營企業終于被政府正式認可。
經歷三年多高速成長,1988年3月,鄧小平決定從上海開始破除“價格雙軌制”,進行“物價闖關”,由此卻引發席卷全國的“搶購風”。當年10月,“物價闖關”宣告失利,被認為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濟失控。中央啟動改革開放后第三次宏觀調控。自1981年以來規模和力度最大并且持續三年的、針對私營企業的整頓運動開始。
經濟陷入低迷,社會動蕩,中國決策者激進的改革思路漸漸退潮。與此同時,1989年2月,鄧小平提出的“穩定壓倒一切”卻吹響了漸變式改革的號角。1990年,中央開啟新一輪“海南熱”,確立浦東開發政策。在深圳和上海,中國資本市場初現“雙市格局”。
盡管1991年的中國還彌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突變前夜已經到來。 【閱讀全文】
1992~1998 躁動的青春
創業史定位:
鄧小平的“南方講話”開啟了一個激情澎湃的青春創業期。從躁動不安,再到理性中的回歸,創業者們逐漸走向了成熟。
時代描述: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歌中描述的,是87歲的鄧小平,在1992年1~2月,南方巡視時陸續作出的“南方講話”。市場經濟,這位遲到的佳人,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親領的“天鵝之舞”中,終于告別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曖昧,走到了眾人面前。
在這陣春風的沐浴下,一群“92派”,懷揣著對財富的夢想,掀起了一陣席卷全社會的“下海潮”。據統計,僅僅1992年,辭官下海的有12萬人,不辭官同時涉足經商的有1000萬人,另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教師、學生、科研人員經商。
“下海潮”的激情與火熱,鑄造了一個只相信實力,不相信眼淚的時代。加之1992年之后市場復蘇、升溫,直至過熱,狂躁的需求更是讓創業者們如癡如醉,漸入瘋狂。一些超乎理性,超乎常規的商業事件接連出爐,奇跡與崩盤輪番上演,第一個“崩潰之年”——1997年,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彷徨與不安。
所幸,1994年頒布的《公司法》,1998年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主導的“國退民進”,以及千萬創業者們自發的反思、改革與蛻變,讓這股創業浪潮深度調整,在隨后煥發活力,一浪勝過一浪——創業者們最終在激情中學會了理性,在瘋狂中學會了淡定,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學會了如何長遠地行進。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創業青春期,痛并成長著。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