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的求索:
國情決定創新方向
中國是如此的特殊和復雜。
單從地域角度來看,當最東方的黑瞎子島的居民已經迎來早晨第一縷陽光的時候,在最西方帕米爾高原的人們依然沉浸在睡夢當中,當北國已經迎來冰天雪地的童話般世界的時候,在海南,游客卻可以沉浸在溫暖的海風和柔軟的沙灘所帶來的風情中。
不僅如此,當一個80后青年早晨開著車去一座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寫字樓上班的時候,其位于河南省東部的農村老家,可能依然正安享于田園般的靜謐之中,而在更西部的山區,那里的孩子也許還在為一條可以穿著去學校上課的褲子而發愁。
所以,在中國的任何一次變革,都勢必面臨比世界上其它國家更加復雜的決策環境和決策效果的考評。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策同樣如此。
“中國的經濟發展首先要讓勞動力能夠獲得充分的利用,如果經濟結構偏向資源密集型、土地密集型,都是與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相背離的。現在經濟學界提出的要更多地用資本、技術來替代勞動力,我覺得不太符合中國的國情。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的經濟就是綠色經濟,尤其是中國,這是頭號標志,但現在大家認識還不是很清楚。”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說。
而與這種就業壓力同樣存在的是,中國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規劃則需要一定經濟基礎積累,而對于本來就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來講,會否面臨再次落后的現實?
溫家寶稱,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是中國立足當前渡難關、著眼長遠上水平的重大戰略選擇,既要對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更要引領中國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
為此,在新興產業的名單確定中,國務院提出了三個標準:要真正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否則就會受制于人;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特征;要充分利用現有和潛在的優勢,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促進創新驅動與產業發展結合。
“選擇新興戰略性產業,要兼顧一、二、三產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發展規模和建設時序,在最有基礎、最優條件的領域率先突破。”溫家寶說。
而除此以外,一些新的科技發展也正在面臨包括倫理在內的爭論。比如,生物育種產業中牽涉到轉基因技術,盡管并沒有任何機構的權威報告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的健康的危害,但直到目前,依然存在大量的反對轉基因食品大面積推廣的聲音和言論。
“我覺得主要是來自人的情感方面。其它任何一個產業的新技術擁有超過10年的良好應用記錄,公眾就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產業發展方向。只是公眾對農業生產的新技術更為謹慎和敏感,對于食物和糧食,生物技術總是引起人們的警惕。”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繁殖與遺傳學系兼職教授弗蘭克告訴記者。
但這種來自人的情感以及對食物的安全性所表現出的遠超出其他事物的謹慎態度,客觀上是一種很難打破的“偏見”,這也將深刻地影響到轉基因技術的推廣。
還有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美國基本上確定了氫燃料和乙醇汽油技術路線,歐洲則選擇柴油汽車和氫內燃機技術,日本是發展混合動力,中國目前在技術上有一定優勢的技術方向就是電動汽車。
但是,在汽車業著名專家賈新光看來,這一技術的市場化受到快速充電系統和充電站的建設規模等因素的制約,短期內很難有突破。所以,中國要把握新能源汽車的機遇就需要首先確定適合于中國的技術路線,但留給中國的技術空間并不是很大。
溫家寶說,當前緊迫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盡快確定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
財富效應:
圍繞新興產業的戰略競爭
盡管在有些行業的發展中充滿了爭論,但是,在這些新興產業背后所蘊含的巨大的財富效應早已讓投資機構幾近狂熱。
今年6月份,在天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企業融資洽談會上,記者在現場看到,幾乎所有的基金和投資機構都將新能源和新材料列為自己的重點投資行業。
而來自主辦方的統計數據顯示,參加本次會議的包括了管理著12921億美元資產的605家基金和投資機構,擁有15532億人民幣資產的1786家融資企業。
與這些投資機構的樂觀情緒相比,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對記者稱,目前這些新興戰略性產業尚處于需要大量投入的階段,所以,對很多民間資本甚至風險投資來講未必就是較好的進入時期。
而考慮到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是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繼四萬億投資和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后的又一刺激經濟的重要舉措,所以,國家在此規劃中將投入多少資金亦引起持續的關注。但是,記者采訪的多位相關人士都表示目前并沒有獲悉在新的產業發展規劃之下,將投入多少資金進行扶持。
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所蘊含長期政策性支持空間將被持續放大,七大產業中的具體規劃已經開始相繼啟動,很多地方政府開始快速啟動當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規劃,以對接國家可能出臺的相關產業規劃。
根據公開的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正在制訂“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方案。在具體的新興戰略行業中,由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牽頭的《節能與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征集各部委意見中,涉及部委包括環保部、工信部、建設部以及水利部等。
而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消息顯示,此前醞釀已久的新能源振興規劃或將經過調整納入到新的戰略性產業規劃一并出臺。
9月27日,武漢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原則性通過了15個新興產業的《實施方案》。這是地方層面出臺的首個系統性新興戰略性產業規劃方案。
由此,一場圍繞新的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資金支持的競爭,將在各地展開。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能源
新能源發展將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正在制定中。
新材料
新材料對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至關重要。目前,“中國制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所以,中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攻關。
信息產業
全球互聯網正在向下一代升級,傳感網和物聯網方興未艾。其中,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簡單說來就是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結合。我國已啟動傳感網方面的研究。信息網絡產業將是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新醫藥
把生命科學前沿、高新技術手段與傳統醫學優勢結合起來,研發適應多發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要求的創新藥物,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
生物育種
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生物科技發展將顯著提高農業和人口健康水平。中國要自己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根本要靠科技。但轉基因技術在糧食和食品領域的推廣一直受到輿論抵制。
節能環保
目前全球的節能環保技術主要掌握在日美等發達國家手中,如何實現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轉讓,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談判博弈的焦點和新的國家間貿易談判的焦點。
電動汽車
經過近10年的自主研發和示范運行,我國在電動汽車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小。當前緊迫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盡快確定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