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器”“蓄水池”“孵化器”一應俱全
2009年歲末,北京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正式成立。這個由團北京市委發起成立的地方性公募基金會,有別于其他類似組織。其最大的特點在于,除了向青年創業就業提供資金支持外,基金會還將提供創業導師、青年交流平臺、先進理念、創業場地等一系列支撐。 “創業基金是給處于創業起步階段的青年提供從0到1的支持,我們的最終目的不僅要培育成功企業,更要培養一批有志創業、有能力創業,并且掌握創業知識的人。”正在募集資金的團北京市委書記王少峰認為,北京有特殊的地域優勢,許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匯聚于此,團組織要營造一種創新創業的氛圍,同時還要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團北京市委曾對北京青年創業基本情況進行過調查,結果表明,將資金視為創業過程中主要困難的人最多,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9%。
北京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的成立,正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消滅青年創業路上的這一“攔路虎”。同時,北京團組織還將給予青年創業方面的各項支持從源頭上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業支撐鏈條。
在北京奧運會籌備期間,團北京市委緊密結合在京創業青年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創業北京”的主題和服務青年的工作格局。
“青檬夜校”是北京團組織扶持青年創業的排頭兵。“青檬夜校”即北京共青團創業青年夜校,面向在京創業的青年開展公益培訓和創業支持服務,一年左右已有兩期共230名學員畢業,第三期的120名學員正在接受培訓。夜校通過課堂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形式,讓學員們的創業能力大大提升,50%以上的學員目前已經開始創業。“青檬夜校”開門辦學,目前已掛牌成立了30余家分校,分布在北京各區縣、高校和企業中。
在創業支撐鏈條中,如果說“青檬夜校”是創業青年的“充電器”、獲取知識的“蓄水池”,那么北京青年創業示范園則是初創企業的“孵化器”。目前,團北京市委分別與昌平區和石景山區開展合作,建立兩個青年創業示范園,入園企業已經達到150家。同時,還有882家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遍布全市,為青年提供近1.6萬個見習崗位。
聚瑞傳統文化有限公司是首批進駐北京青年創業示范園的企業之一,公司總經理詹海玉是“青檬夜校”的首期學員。已經有7年創業經驗的詹海玉認為,從夜校到創業園,自己算真正走上了創業大道。
“在夜校有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華旗集團總裁馮軍這樣的創業導師給我們口傳面授;在創業園既有包括免收一年房租和登記費、工本費等各類優惠政策,又有各類指導和交流。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創業的不同階段,都得到了不小的助推力。”詹海玉說。
此外,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創業北京”網絡平臺、創業小額貸款和“挑戰杯”競賽等項目,都為各類青年在北京的創業就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我們以前所做的各項幫助支持青年創業的工作,給基金會的運作提供了不少經驗。”王少峰說,經過周密的調研,基金會的運作原則和方式已基本確定。
王少峰表示,在給青年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一定要調動團組織積累的創業導師資源,給予創業青年最有效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要把創業精神、創業知識、創業技巧傳授給每一個充滿活力的個體,再讓他們影響更多的青年。同時發揮團的基層組織優勢,與各區縣密切合作,把有限的資金變成無限的軟實力,締造一種“創業北京”的創新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