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脹預期和國際金價上漲的背景下,不少人選擇從黃金市場里“淘金”。在昨天由《理財周刊》主辦的上海理財博覽會高峰論壇上,《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認為,應對紙幣和美元貶值的最好手段是投資黃金和白銀,尤其是實物黃金和白銀。
宋鴻兵稱,在他的第一本書《貨幣戰爭》中就推薦了黃金和白銀這兩種投資品,當時遭到很多人的嘲笑,認為這好像老農民在一個壇子里放幾塊金條然后埋在土里的做法。那時候黃金每盎司才400多美元,而現在已經在1400美元左右。
他認為,美國整個負債占GDP的比重依然非常高,接下來的政策就是第三輪、第四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每次印鈔票,金價都會達到歷史新高。黃金與白銀曾經的歷史比價是1∶16,現在為1∶60。白銀比黃金更稀缺,在工業特別是新能源用途更大。顯然白銀是價值洼地,未來上漲空間更大。
而據記者了解,上海消費者俗稱“小黃魚”的金條銷售近期明顯升溫,部分品牌在節假日甚至出現斷貨。
與年初相比,近期的金條價格投資回報率達到20%,這一結果既讓年初買金條的消費者喜上眉梢,也帶來很多仿效投資者。在老廟黃金,近兩個月的銷量約為七八月份的3倍。
不過,在黃金一漲再漲的背景下,經濟學家郎咸平是堅定的黃金唱空派,放言“黃金是最差的投資品”。他認為,黃金易于被操縱的特性,使得它并非很好的投資品種。而理財專家也告訴記者,各種理財產品都具有自身的優缺點,投資人應該充分了解自身的需求和風險收益偏好,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本報記者 張曉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