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橡集團董事長陳一舟:在中國的TMT領域,未來的機會屬于以下四個方向:第一個是苦哈哈的事情,三座大山不愿意干的事情;第二個就是離錢遠的;第三個就是重資產公司,這個資產是指需要時間積累的資產;第四個就是把互聯網和技術作為工具的企業。同時,三個方向不是未來的創業方向:第一個是群起而上的時髦的事情,例如當年的視頻網站;第二個是投資人說好的;第三個就是無線互聯網領域,因為移動運營商的話語權過大。
他為什么這樣想:這是陳一舟版的“三不四必有”,有人說這是在放煙霧彈,迷惑對手,其實看看千橡的產品線布局就知道了——陳一舟確實在迷惑對手!
360安全衛士董事長周鴻祎:盡管中國互聯網存在過度抄襲,但抄襲是大公司的專利,小公司靠抄襲是沒有出路的,一定會淹沒在眾多的克隆者中間。因為抄襲大公司的商業模式,你一沒有錢,二沒有人,三沒有商業資源,如果你不能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你抄襲大公司沒有意義。傳言弄得幾個公司很害怕是作為新的創業公司,你一定要把創新變成你的文化,要忍受住抄襲的誘惑。
他為什么這樣想:都說周鴻祎好斗,其實他搞統一戰線才是一把好手……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創業者應當有怎樣的基因?我的觀點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熱愛,產品和服務得到了千萬甚至上億用戶的歡迎和支持為最重要的回報;做特別擅長的事業,可以追逐很熱的商業模式,但是要意識到自己未必是為這個商業模型做最好準備的人;要堅持,因為行業低潮以后,最后生存下來的創業者和企業家恐怕是笑到最后的人;要靠團隊。領導者或者CEO非常強的驅動力或者執行力,但是技能的互補能夠讓這個團隊更加有利。
他為什么這樣想:沈南鵬的基因太獨特了:投行出身,然后創業,繼而涉足風投,基本把上市這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摸透了,他和他的伙伴能維持紅杉中國目前的高度嗎?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微博):一個月以前我看了一個報告,報告說美國的科技優勢漸漸在減弱,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科技的領軍者。這可能是因為美國有很強的危機感,所以創業要有危機感,也要創新,更要有批判性思維。
他為什么這樣想:據說中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量最近幾年逐步上升,但同時各種“山寨”產品也是層出不窮,美國應該有危機感,中國則需要批判性思維。
清科集團創始人、CEO兼總裁倪正東:對于VC行業,2011年會是什么樣子?我看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爆炸式的增長,二是競爭。對VC和PE來說,現在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找不到好的項目,最痛苦的事情是我們的“美女”(項目)被兄弟搶走了。不管怎么樣,這確實是我們最大的心痛。VC經常是這樣,在一個桌上吃飯,桌上大家談笑甚歡,桌外大家都在搶生意。作為投資人,現在是我們非常痛苦的時候。
他為什么這樣想:2010年1~11月,中國企業共有416家上市,總融資額為913.36億美元,占全球總融資額的55.4%。所以,倪總說的爆炸式增長和競爭,整合到一塊就是“爆炸式的競爭”,這才有桌上談笑風生、桌下真刀真槍的場景。2011,大家能淡定一點嗎?
電子商務的未來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潘曉峰:說到電子商務,無論從信息的交互角度還是從交易的角度,我想每個創業者和投資人在審視創業計劃的時候都不可避免會想到馬云,想想他會怎么想、他會怎么看我們、他會怎么來應對我們給他帶來的一些壓力。
藍馳創投合伙人陳維廣:我不覺得因為淘寶的存在別人就沒有機會,反而我覺得淘寶做了一件對整個市場有益的事情,第一它幫創業公司教育了用戶,我記得幾年前我的家人上網買東西,通過支付寶買東西,這個過程中淘寶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現在如果上一個全球網站,不是淘寶的網站大家也很熟,知道怎么做交易,這是非常好的。
趕集網創始人兼CEO??楊浩涌(微博):我覺得創業公司早期這方面擔心更多一些,我們在2005、2006年做的時候會比較擔心,那時候資金也不夠,但是越到后來越發現,歸根結底還是你的公司能做得怎么樣,最終還是看自己,自己跑得有多快,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有多深,你給用戶的選擇體驗很好,他一定會選擇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