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賣出去一架飛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國家間的較量,而不是依靠軍火銷售代表的巧舌如簧。武城回憶說,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原本將參加展覽的“梟龍”,因故“臨時缺席”。不過,停放在現場的模型,依舊引起了孟加拉國代表的興趣。
航展之后,中航集團的銷售人員同孟加拉國方面展開了接觸,籌劃參與該國的戰機投標。不料,俄羅斯也參與進來,最終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米格-29”,而且還提供每架200萬美元的升級服務。此后,緬甸和馬來西亞都改投俄羅斯軍機門下。
俄羅斯的“米格”機型多次經過戰爭的洗禮,這正是“梟龍”的弱點,沒有經過實戰考驗。
同樣的情節也發生在埃及,不過這次橫刀奪愛的是美國。2009年前后,埃及曾打算訂購65架“梟龍”,最終購買了二手“F-16C/D型戰機”,而且和“梟龍”同價。美國此舉既處理了舊品,又干擾了“梟龍”市場。
在美俄夾擊中,中航工業還是對外宣布梟龍銷售形勢喜人:2011年11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航工業成立三周年暨第三屆媒體日上,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程福波曾向媒體透露,“梟龍”戰機訂單量已經超過100架次,訂單生產周期已經排至2015年。
中航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管理研究所馬力認為,“梟龍”的市場空間,瞄準的是輕型戰斗機市場上的老舊一代。
他在《“梟龍”飛機市場前景分析》一文中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國共有約900架老舊的米格-15/17/21系列,780架F-5系列飛機,如果再考慮其他老舊機型和升級替換的比例,未來10年間,輕型戰斗機的市場需求有望超過1200架。
而這個市場早已被美蘇搶占先機。最流行的機型是蘇聯的“米格-21”,它已成為幾十個國家空軍的標準裝備。面對“米格-21”的擴散,美國也開發出“F-5”戰斗機,這款綽號“自由戰士”的輕型戰斗機成本較低,主要以出口為目標。
“梟龍”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直接關系到中國軍火商的轉型。自1979年進入國際軍火界,受國際政治局勢和外交策略影響,中國武器出口長期依賴少數國家,特別是巴基斯坦和伊朗。中國作為“賣家”,也一直徘徊在產業鏈的中低端。
據中航工業集團官方資料,中航技將全球軍貿市場按地域分為6大類,在政治需要大于經濟需要的傳統市場之外,還開辟了諸多新興市場:緬甸、柬埔寨、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南美國家,以及中東北非地區的阿聯酋、沙特、阿爾及利亞等國。
《俄羅斯之聲》曾報道稱,除巴基斯坦外,阿爾及利亞政府將與中國簽訂購買約60架“梟龍”戰斗機的軍售合同。截至目前,已有阿爾巴尼亞、蘇丹、坦桑尼亞、厄利特里亞、烏干達、剛果等國家有意向購買“梟龍”戰機。這些消息并未得到中航集團的證實。
“盡管全世界對武器裝備的需求在增長,但世界軍火貿易始終是一個買方市場。”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保羅·霍爾頓稱。鑒于此,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中國的軍貿思維必須由‘點’的思維向‘網’的思維拓展,把軍貿伙伴由單個或少數幾個拓展為網絡伙伴。”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刊登專家馬修·史密斯的文章,對此進行分析:北非國家最舍得在武器上花錢,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總是大手筆地從俄羅斯購買武器裝備;埃及、摩洛哥及突尼斯,更青睞美國和歐洲的武器;中國則將注意力集中在非洲的那些“小國”,比如蘇丹和坦桑尼亞等,他們既愿意與中國展開能源和經濟合作,也愿意購買中國的廉價軍火Cye.com.cn。
“近期的大額交易顯示,中國正在把自己打造成軍火供應大國,為越來越多的軍火進口大國提供武器,包括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委內瑞拉。”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