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聯想柳傳志和倪光南
1994年聯想集團創始元老倪光南狀告柳傳志事件尤其具有代表性。
倪光南是技術派,柳傳志是銷售派。柳傳志曾經在公司宣稱,“只要老倪說的都對,老倪是有效數字1,別的科技人員都是0,這些0只有跟著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績。”柳傳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倪光南在香港開發聯想286主板,事前,柳傳志再三叮囑負責生產的周曉蘭:“設計出來的主板一定要再三審查清楚,再去生產,批量生產后,再發現錯誤,損失就太大了。”倪光南等不得時間,強令周曉蘭投入批量生產,結果出了錯。周曉蘭和倪光南發生爭執。最后,柳傳志不得不出場,硬著心腸對周曉蘭吼:“和老倪發生的任何矛盾,都是你的不是。做這件事情,出了成績,是倪總的,有錯的話,你就得擔著。不行,將你調回北京。”最終,柳傳志將周曉蘭調回了北京。
但是,最終兩人對公司經營的理念到了最后南轅北轍,聯想退出倪光南主導的漢卡市場,柳傳志并且否決了倪光南申請的大筆研發經費,倪光南在聯想的主要項目幾乎停擺。
兩人關系在公司成立的第10年崩潰,但是倪柳的關系千絲萬縷,很難善終;倪光南狀告柳傳志存在個人經濟問題,認為柳傳志在聯想的香港IPO項目中竊取國有資產,虛報資產負債表,幾乎到了恨不得把柳傳志送進監牢的程度。倪柳惡斗持續多年,后來倪光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1995到1996年是他人生最痛苦的階段,如果當時柳傳志不把他“踢出”聯想,他也可能會沉浸在負面的情緒里,難以開展自己新的人生。
倪光南的這一著沒能讓柳傳志身陷囹圄,柳傳志后來卻真的把一度有聯想接班人氣勢的孫宏斌(現融創中國董事長)送進大牢。柳傳志向來不吝提拔年輕后進,現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都是在20多歲時獲得重用,成為單項業務的總經理。
孫宏斌也是在聯想內部快速獲得提升,然而外界認為孫竄紅太快,節制太少,讓聯想內部人士認為有動用公司內部資產接濟個人事業的企圖。柳傳志硬是以挪用公款13萬元的罪名將孫宏斌移送法辦,最終孫在否認犯罪的情形下獲判有期徒刑五年。兩人愛恨交織的師徒情分至此并未結束。當孫宏斌出獄后,柳傳志給了他第一筆資金創立順馳地產,東山再起。
4、真功夫蔡潘之爭
蔡達標、潘宇海,昔日攜手創業的兄弟,共同打造了全國餐飲連鎖企業 真功夫;他們,前者是真功夫的董事長,后者是真功夫的副董事長,但他們擁有同樣47%的股權;他們都不排斥真功夫的IPO上市計劃;但前者已身陷囹圄;后者欲借機重掌公司大權。
自2006年蔡達標與潘宇海姐姐潘敏峰離婚后,蔡潘家族的矛盾便日漸升級。不過,一位真功夫子公司的高層稱,真正促使蔡潘翻臉的是蔡達標啟動的一系列“去家族化”改革。
在“去家族化”改革的進程中,真功夫多位中高層離職或被辭退,尤其是與潘宇海關系密切的原董事周明、華南區總經理易正偉等的離職,使潘宇海進一步被“架空”。
不過,初始股權結構的設置不合理也被認為是內斗的根本根源。初始,真功夫曾由蔡達標、其妻弟潘宇海和一家蔡潘兩家共同擁有的公司“雙種子”共同持有。這樣平均分配的股權結構,對于投資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合適的結構,“如果兩方意見一致還好,不一致就很難辦”。
從2010年開始,兩方投資人以為看到了解決真功夫股權問題的曙光。在一系列事件之后,他們終于和兩大股東蔡達標、潘宇海達成協議,由投資人逐漸受讓潘宇海稀釋的股份,使得真功夫的股權結構“一股獨大”。
這個逐漸稀釋的過程得到了多方認可,“潘也表現得很有誠意”。投資人也出于對公司基本面的信任,愿意增加持有股份。
但是由于真功夫性質上屬于中外合資企業,相關股權轉讓需要政府部門審批,這部分股權至今尚未交割完畢。
拆伙不成,便成內斗。
內斗讓真功夫IPO上市不得不延遲;與此同時,蔡潘的內斗也在無形中重創了真功夫的品牌美譽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