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牛根生與鄭俊懷:命運分野
當年在伊利,負責戰略指揮的是鄭俊懷,作為二把手的牛根生扮演著實戰家的角色。隨著牛根生屢建戰功,在員工中的威信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了對鄭俊懷功高蓋主的局面。
鄭俊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鄭俊懷擔心,如果按照牛根生的思路發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1998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
牛根生找到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傳遞出的陌生和不信任。
最后牛根生不明不白地以“外出學習”的名義離開了伊利。后來創辦蒙牛,從伊利跑過去幾百名員工。
鄭、牛兩人的命運走上了不同方向。2004年6月,鄭俊懷因曲線MBO被舉報“侵吞國有資產”,鄭有口難辯。在法庭之上,鄭俊懷稱:“所為一切均是為了解決管理層持股的來源問題,至今不明白我的行為已經犯法!
2004年6月10日,就在鄭俊懷被舉報的同一個月,蒙牛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13.74億港元,牛根生以1.35億美元的身價進入當年度《福布斯》的“中國富豪榜”。
8、陳可辛:遺憾至今的合伙生意
《中國合伙人》導演陳可辛也曾有合伙失敗的經理。1990年代初,陳可辛和曾志偉等五個人做UFO電影公司。
陳可辛說,最初因為每一個人單獨的實力不夠,想要在電影圈里面有話語權我們就要集結一班人一起做。當然中間也有一大堆問題,那些關于電影的問題更尖銳,更明顯。
在利益分配上,曾志偉是老大,雖然他不干活,但因為他是精神領袖,他有話語權,利益分配一定是他拿大頭。電影就由陳可辛等幾個年輕人拍,賺了錢就平分,因為不平分擺不平。但是慢慢的,賺了錢平分的方式就開始不平衡了。
陳可辛說,當時UFO這個大范圍的合伙矛盾里面,其實還有一個更小范圍合伙矛盾是陳可辛跟李志毅,UFO頭兩部賣座的戲都是陳可辛和他聯合導演的,聯合導演賺錢了怎么分?這里的利益分配就會有矛盾。
經歷過UFO之后,陳可辛后來跟另外2個朋友合伙,一開始就講清楚三個人怎么分,但結果還是散了。直到他最后的公司,陳可辛把合伙方的股份用錢買回來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