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電腦而生
5月21日,中關村鼎好電腦城。這兒的每一個電梯里都有一個穿制服、戴白手套的服務員,負責按電梯樓層!罢垎柲ツ膬?干嘛去?”報完樓層后,在滿荷13人的空間里,就會有陌生人突然熱情問候。
“從去年底開始,這里的環境就變成這樣,這些人在大廈200米前就開始拉客了。”李想抱怨道,泡泡網2004年初搬來的時候根本不是這樣。
在他印象中,2002年時,海淀橋南邊的中關村挺冷清,那會兒還沒有鼎好電腦城。李想公司內間隔開的每組辦公桌之間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坐著的人都在忙碌。主墻上張貼著泡泡工作方式:1想、2計劃、3做、4檢查、5領先、6傳承。李想與邵震、劉慶華共用一間辦公室,他的辦公桌靠里,整潔與他們的凌亂形成對比。桌上擺放的植物已經枯死。
泡泡網今年規模幾經擴展,人數從不到50人到80人,又到100人,目前超過了110人,預計到年底將達到180人。700平方米的空間已經無法容納,公司的發展也到了需要注意商務形象的階段。
李想的泡泡網是一家從事電腦硬件、個人和辦公數碼產品的信息服務網站。六年前,在石家莊某中學讀高三的李想沒有對未來做過多謀劃,只做了一個簡單的決定:不參加高考。李想平時的考試成績在班上居于末段,以升學率作教學統帥的老師沒有反對。
李想第一次接觸電腦在初一,立即著了迷,不想再學之前喜歡的美術。王杰也不強迫,盡管學校搞美術的朋友認為李想很有美術感,但沒理他要買電腦的央求。李想生氣地說媽媽沒文化,還偷偷地哭了。
到了高一,李想終于擁有了自己的電腦。他清楚地記得花了8000多塊,并且是按自己要求的配置攢的一臺機。當時只能撥號上網,李想的月均上網費用為七八百塊,花的都是自己的錢。這個錢是他給計算機專業報刊寫稿,談自己在計算機硬件產品運用上的感受而得的稿費,“我從小作文就好,寫稿不困難!
“知道他是高中生,我并不驚訝,因為互聯網沒有歷史,是給年輕人準備的。他的稿子寫得夠水準,所以成為我們的固定作者!睍r任《家用電腦與用品中》編輯的陳明輝說。比李大5歲的陳跟李話題相投,都喜歡玩電腦賽車游戲,經常在BBS上聊。1998年年中,李到北京采購電腦產品,他倆在網下第一次見面。陳記得李一開始很靦腆。到2003年,陳加盟泡泡網,任主編。
高三,李想搞了“顯卡之家”的網站,每天花費7-8小時,更顧不上課程學習,他已經明確地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和要搞什么。班主任也知道他懂電腦,曾讓他給石家莊某醫院裝過電腦,認為他是“為電腦而生”。
李想堅持自己的主張:“媽媽,你不懂,如果上大學,我這網站就死了。我還要掙錢,網站不往商業方向發展不行。”看兒子如此堅持,王杰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不過要求他好好學習。
同樣生于電腦時代的戴志康比李想早一年接觸電腦,小學五年級。“用電腦得干正事,比如學習、開發和編程!备赣H戴光擔心他只管打電腦游戲,戴父是大慶石油學院的博導。在父親的正面指引下,他迷上了電腦編程,基本不打電腦游戲。
戴讀初二時,市場上有了瑞星防毒軟件。經過琢磨,戴發現了其中的技術瑕疵,專門致信瑞星公司。隨后父親帶他到北京,去了瑞星公司!澳菚r的瑞星在一個很破的房子里,才十來個人!彼宄赜浀茫鹦菬崆榈亟哟怂麄,臨走時,送了他一個大包,里面裝著一些技術軟件和書籍。
戴的外公是中國第一批教授,母親在大學任教,他認為家里濃厚的學習氣氛使他受益良多?吹酱笕藢憰,他也模仿著寫書,編了一本DOS系統的書給家里人看。
“知識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機械模仿的”,戴越來越對學校功課沒興趣,時間上也顧不過來,他的成績往下直掉。父母看到周圍的孩子考試成績好,心里著急,便跟他達成協議:計算機可以搞,但學習也不能拉太多。在協議約束下,中考和高考前,他會停下愛好,專門花時間備考,達到父母要求的考學基準,重點中學和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