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爾夫的年輕人
戴志康沒有李想那樣的困擾,只覺得時間不夠用。今天早上5點他才睡,前天也是這樣。他記得上月連續兩周平均每天只睡了四小時。5月23日上午10點半,上地環島西北角嘉華大廈908,康盛創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戴志康匆匆進來。從他家到公司平時步行只需十來分鐘,今天開車,卻花了四十多分鐘。
去年年初,經由某資深天使投資人撖合,曾成功投資過Google、雅虎、思科、蘋果等的一家美國風投主動找到他。只見了一次面,風投便簽了投資合作協議。
“6月,將拿到了幾百萬美金。這個投資只在公司占相對比較少的股份。”戴臉上依然帶親和的笑,但口吻淡然。
他現在不太用心在編寫代碼上,因為從來就沒有將自己定位在技術開發的角色。早幾年技術人員不占主導,被不懂行者管理,于是出現開發出來的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當技術這塊敲門磚完成了使命后,他只想做事情,做一個像微軟百分之一大的小公司。
大學時他不擅言談,現在能夠在商業談判上講一整天:“經歷過談風投,誰都能這樣。風險一般只給你5分鐘,如果你能在這個時間里打動他,他再給你半個小時;還行,又一個小時;等他說我們吃個飯吧,這事就有譜了。”
戴到北京創業時,還沒畢業。在課都沒上完的情況下,能拿到畢業證嗎?他嘿嘿一笑。這種事情,對他完全是小兒科。現在母校老要請他回去演講,他一直沒去,并非因為過去不受重視,而是不知該對學生講些什么。像自己一樣不上課?好好學習?這個問題拿捏不了。他覺得做任何事情機械不行,因為商業社會沒有固定規律。原來互聯網犯錯誤的成本不高,現在一點小失誤就可能呆不下去,因此要盡量給人謹小慎微的感覺。
戴說他不看書,知識來自于生活和工作,“書是工具,就像字典。如果你一個字不知,一頁一頁查下來,你就全都認識了。”
除了小球類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半年前,經社區論壇上的車友介紹,戴志康開始喜歡打高爾夫。一般每周一次,上月起沒打了。一起打高球的做傳統商業的多,有礦老板和地產商。他和他們溝通沒問題,因為做商業必跟年齡大的交道。打球時,他有時候也跟那些人的兒子玩。
他的球技并不好,但玩得開心,對此不以為意。
他認為李想很踏實,很有信念,悟性也不錯。而茅和高處理大事可能比處理小事更加在行,如果更注重細節也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