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和其他創業者討論關于成功創業的關鍵因素時,我總能聽到他們談論諸如“勇氣”、“堅持”、“頂尖團隊”等詞匯。這些因素確實對初創企業的飛黃騰達非常重要,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那些看起來十分無聊的因素,比如處理好相關的法律事務這一點。
從定義上就可以判斷出來,企業家不是律師那種類型的人。我們更關心將來而不是專注于咬文嚼字。但作為為數不多的從律師轉行創業的人之一,我覺得一個穩固的法律框架對剛成立的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恰當的法律策略雖然不會大幅提高企業的銷售狀況,但是卻能幫助你擺脫一些很容易就可以避免的問題,以免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盡管大多數年輕創業者寧可去做牙根填充手術也不愿咨詢律師,但在導致初創企業走入死胡同的諸多因素中,沒有什么比比意外的訴訟案更具破壞性了,另外,還有令人不愉快的合同分歧,乃至一位友善競爭者竊取你的創意等情況。
因此,在你說“這些問題不會在我身上發生”這句話之前,請看一下以下七種企業家經常犯但實際上很容易避免的法律錯誤。你只要花上一點點時間就能真正確保上述問題不會在你身上發生。
1)選錯公司形式:你可能會覺得很無聊。選擇公司形式可能聽起來稀松平常,但這確實是你早期所做的眾多重要決策之一。你希望公司是C股份有限公司、S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還是有限合伙制公司,這完全取決于你的長期目標。盡管有限責任公司是最方便的短期方案,但是長遠來看這種公司形式會阻礙公司的迅速擴大和籌集資本。不同的公司組織形式有自己的優勢也會有相應的限制,如果很多年后才來變更公司形式,管理上就會非常的困難而且代價也很大。
2)推遲制定投資者協議:是的,這非常的尷尬。但是如果你和你的合伙人都無法坐在一個房間里心平氣和的談論股權分置和收益,你們又怎么可能共同經營一家真的公司呢?很多問題投資者都沒有認真考慮過,只因為一切都會“一帆風順”。你們如何分置Cye股權?每個人出多少錢、出多少力?誰來做首席執行官?如果碰到股東該撤資怎么辦?當一件事情真正涉及錢和人員的時候,事情就不會“一帆風順”了。一旦投資遭遇風險,誤解就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為了避免今后在律師費上花費更多,從一開始就應該嚴格地將收益和所有權搞清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