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原因
實店淪為試衣間 回家網上下訂單
實體商家之所以如此忌諱顧客查看貨號,是因為憑著這串數字,顧客就可以從網上尋找到售價更便宜的賣家。這種情況在服裝行業尤其突出,實體店也因此有了“網絡試衣間”的尷尬別稱。
“大概是三四年前吧,我讀大四要找工作了,需要買幾件像樣的衣服去面試。”如今已經在一家民營公司工作了好幾年的劉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去商場轉了轉,發現價格實在不是一個大學生能承受的,“動不動就上千,我回來在淘寶上一查,一般能便宜一半左右。”工作以后,劉女士也經常到商場去試衣服,選好合適的款式號碼后回家網購。她指著身上的黑色長款羽絨服告訴記者,這件衣服在專賣店里標價1999元,她在淘寶上1250元“收”的。
商場抄號、網上購買,既降低了尺寸不合適的風險,又享受了網購相對較低的價格,頗受一些消費者的青睞。記者逛了多家商場后,對商品的貨號并未留下深刻印象,基本是一串數字和字母的組合,似乎毫無規律可循,記憶起來難度很大。但劉女士卻頗有心得:“很多服裝品牌的貨號會用年份打頭,比如2012年的款就用112打頭,111代表的就是2011年的舊款,后面幾位數代表的是具體款號。”
在國瑞購物中心的無印良品專賣店,記者剛掏出手機打算給一件心儀的大衣拍照,立刻有店員走過來禮貌地告知:“對不起,我們店不讓拍照。”為了躲開導購的監控,劉女士的一些同道中人會選擇到試衣間等隱蔽的地方,用手機把貨號拍下來。“有些店會說不購物不能抄號,那就買雙襪子什么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抄號也有策略,“可以用換顏色、換號碼等借口把導購支開。”她告訴記者,實在不行的話,可以先讓導購開票,票據上肯定會有商品貨號,“專柜和收銀不在一個地方,直接拿走票據導購也沒辦法。”
除了服裝,購物達人們還可以通過相同的辦法為家里添置家電、圖書、家居用品等。在他們看來,到賣場里打探家電的價格最省事兒,根本不用躲著藏著,因為家電品牌都會準備一些產品宣傳資料,可以大大方方地讓導購把價格和型號寫在上面,然后“回家考慮一下”。
做調查
店里大衣價上千 網上半價不新鮮
一邊是千方百計“抄號”,一邊是想法設防制造障礙,商家和消費者如此步步緊逼地斗法,網店的“魔力”真的有這么大嗎?記者對此作了一番探訪。
昨日,記者在銀座MALL一層的歐時力專賣店隨機選取了一款夾棉外套大衣,吊牌上的價格為939元。導購告訴記者,目前此款大衣不參加任何優惠促銷活動。記者留意到,近千元的價格讓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留戀地看了幾眼就放棄了。然而,在代購開出的價目表上,這款大衣的報價至少便宜了一半。在淘寶網輸入“歐時力”和它的貨號1124302900進行搜索,出現了238個相關商品,僅從圖片判斷,全部和記者在專柜看到的一模一樣。其中,歐時力官方旗艦店的報價和實體店相同,其他賣家中報價610元以上的商品有108個,近一個月內的成交量僅為4筆。在這238個商品中,報價最低的僅為135元,大多數報價在500至600元,大部分人選擇購買的是這個價格區間的商品。
而圖書的價格顯得更為透明。記者從卓越亞馬遜購買了目前暢銷的《大故宮》等6本書,總共花了111.9元,隔天送貨上門,而且滿足了商家的免費送貨條件,沒有再支付額外的送貨費用。在這些書的各自頁面上,商家都提供了“在線試讀”功能,可以看到書的封面、目錄、版權頁、封底等信息,還提供了8頁的正文節選。通過試讀,記者初步了解到了書的一些情況。記者算了一下,如果在實體店購買這些書,基本是按照書上標注的原價,總共需要205.6元,網購的價格相當于打了5.4折。由于工作需要,大學教師王女士每個月都會購買一些新書,日積月累,她開始為這筆開支心疼了,“后來網上書城開始多了起來,除了個別書因為專業性太強發行量小之外,基本上都能找到,新書一般最貴也能打七折。”王女士告訴記者,在書店翻翻就知道這本書該不該買,記下書名和出版社,回家就上網下單,“送貨快,包裝好,裝在規整的紙箱里,不管刮風下雨都送到家門口,最重要的是省錢了。”
家居用品也是如此。家住朝陽區的董小姐家里剛裝修完,需要購置大量的收納用品,包括塑料抽屜柜、藤編筐和放在櫥柜抽屜里的分隔籃等等。“這些東西在超市里貴了去了,個頭不大的一個竹筐要65元,我在網上買的才30元,店家還包郵。”董小姐上周幾乎天天逛超市,看中了什么收納用品,先把牌子和價格抄下來,回家確認尺寸后網購。她告訴記者,買得最成功的是一套六層抽屜式整理柜,價格是206元,“這個柜子我在超市里看賣339元。”她比較得意的“作品”還有一塊“大達”牌長條形地墊,店里賣49元,網店里最低價才28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