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網絡專供”款
“這衣服太貴,我還是上網買吧。”昨晚在東三環富力百貨的某女裝專柜,白領小劉的話立刻被促銷員的“貼心提示”噎住了:“那您要等春天了,我們品牌當季新款三個月內不會在網上銷售的。”據了解,一些生產廠商禁止代理商在網店里銷售新款,如果發現將會重罰。記者在網絡上搜索發現,思加圖、ZARA、only、天美意等熱門代購品牌都已經開設了網絡旗艦店,雖然有新款商品,但價格和專柜一模一樣,優衣庫、GAP、forever21等國際知名品牌實行的都是線上線下價格統一的策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已經有一些品牌針對網購人群推出了“專供”商品,如內衣品牌愛慕的網站專供“心愛”品牌,定價僅僅是主力品牌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美特斯邦威線上專供品牌AMPM款式更潮,價格卻比實體店便宜;就連國貨護膚品牌“百雀羚”都推出了網絡專供產品。
書店:增加購書體驗
在網上書店價格優勢越來越大的壓迫下,實體書店更多地強調特色和服務,細分市場,做足體驗。藏身于建外SOHO寫字樓里的蒲蒲蘭繪本館可謂“袖珍”,只有幾十平方米的面積布置得童趣盎然。絨毯做成的“彩虹”把書店分割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書架上按年齡擺放著各種兒童繪本。孩子們可以從窄窄的樓梯爬到圓形窗臺上安靜地讀書,也可以在兩平方米的圓形凹地上聽大人講故事。從2006 年開業以來,這家以0至10歲兒童為顧客群的書店始終在年輕父母中保持著很高的知名度。記者在店里看到,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來買書時并不知道該買什么,而是帶著很多問題,例如“兩歲的孩子該看什么書”、“我們家孩子不愛吃飯”、“愛發脾氣怎么辦”等等,店員會根據讀者的需求推薦相應的繪本。
“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就是在書店里面買書,早已經形成習慣了,有段時間不來就覺得少了點什么。”昨天下午,劉先生帶著10歲大的兒子在王府井書店逛了大半天,帶著孩子一起感受文化的熏陶。“我上大學時,有時周末就在這兒坐一天,有的書很貴,就下周再來接著看,便宜的才買回去看。”在劉先生看來,書店帶給他的溫馨記憶一輩子也不可能抹去。營銷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感的維系下,實體書店除了提供較為齊全的圖書以外,更應有創意地經營自己的書店,強化讀者置身其中的購書體驗,如提供個性化的推薦書目,在加強視覺體驗的同時可以增加更深層次的心理體驗。據了解,在國外的一些書店,店員會手寫出自己讀某本書的感受,當讀者拿到這本書時可以了解書的大概內容并增加親切感。
■新聞鏈接
抄號族進實體店主要是問價
市場調查公司ClickIQ2012年2月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對911名美國用戶的線上調研得出的,其中三分之二為女性,平均年齡為49.2歲。
價格是抄號族在線下零售店獲得的最首要信息,為86.9%,將近7/10的人研究產品功能信息,51.2%的人是為了了解是否有貨,44.7%的人了解產品的樣式。盡管超過一半的人將價格稱為線上購買的首要因素,但只有1/4的人稱他們去了解了店鋪的配送費用。
而根據Oracle2011年12月的研究,美國和加拿大用戶去商店的首要原因是購買前查看商品(75%),44%的人稱當他們急需購買時訪問商店,而41%的人稱他們去商店購買是為了免除配送費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