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年里,我一直在持續追蹤報道谷歌。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谷歌在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方面擁有著令人難以想象的超凡能力,該公司甚至能夠通過充分挖掘數據和反饋信息打造出完美的產品。我所說的完美并不是“毫無瑕疵”。我的意思是,當你使用谷歌產品時,你實際上就成為了一名“谷歌員工”,你的網絡行為可以為谷歌改進產品獻計獻策。
谷歌可謂把“產品內部測試及反饋”(dogfooding)發揮到了極致。谷歌邀請公司員工參與到現有和新款產品的測試中來,提供反饋和建議。內部員工在第一時間測試這些新技術,可以更快速地發現問題和協助做出改進,借此提高用戶體驗度。不過,當你長時間地仔細對一件產品進行仔細檢查后,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因為你對它太過于熟悉,就失去了新鮮感。而谷歌卻完全不必為此而感到擔憂,因為該公司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統,能夠從內部員工和公司外部用戶那里收集到產品反饋信息。這一系統能夠保證產品發布的所有過程都萬無一失,因為谷歌的靈敏嗅覺可以確保其產品必定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而且還會非常暢銷。
不過最近,用戶已經注意到了谷歌在產品設計方面發生的細微變化。谷歌最近發布的一些產品中似乎都融入了部分相同的設計元素。無論是Google+功能、搜索、地圖還是YouTube,用戶開始從中窺探出來自風景城(谷歌總部所在地)的些許“風格”。這并不是偶然,而是拉里•佩奇在擔任谷歌CEO后下達的命令。
谷歌第一版搜索測試頁面
過去:遺產寶貴
谷歌之所以一直秉承著簡單設計的風格,是因為佩奇和布林從未在互聯網進入HTML時代以前參與過設計工作。此外,以前也從來沒有類似CSS(Cascading Style Sheet,譯作“層疊樣式表單”,是描述HTML元素的規則)這樣的工具專門給網頁設計風格。所以,佩奇和布林只能懷揣著偉大創意,并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將夢想變成現實。
谷歌的一大優勢在于反復對產品進行長期測試,谷歌人深諳“慢工出細活”之道。盡管大多數地球人,尤其是新聞工作者,都在嘲笑Google+,并把它直接與Facebook 進行對比。但谷歌還是逐漸地把功能設置和社交元素融合到了Google+之中。
谷歌員工都是該公司產品的粉絲,他們從骨子里關心不同等級用戶的使用體驗。這種與用戶產品共鳴的產品設計理念恰恰是谷歌成功的最大保障。
這在搜索業務體現的最為明顯。一開始其搜索頁面并不華麗,但后來卻得到了逐步完善。當第一版搜索頁面面世時,谷歌只想讓用戶以最快速度接觸到他們想要的事物,并未考慮頁面是否好看。當時,沒有人在意外觀是否華麗,用戶只想盡快接入全球信息,因為在谷歌之前沒有任何廠商能夠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此后一切都在發生變化,谷歌也是如此。
蘋果已故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談到客戶時曾經表示:“要更可能近的接觸你的客戶。距離近了,事實上你就可以在用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之前向他們灌輸產品需求意識。不是蘋果在傾聽用戶訴求,而是用戶在傾聽蘋果向其灌輸的產品需求意識。”
谷歌已經長期與其用戶保持著非常緊密的接觸關系,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用戶也是員工,因為他們通過積極向谷歌提供產品信息反饋而獲得了更好的服務作為回報。當你在使用谷歌搜索或Gmail時,在你的提問和文本中流入和流出的數據正在幫助谷歌更好地了解你的需求,進而為你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幫助一位用戶的同時,谷歌還發揮集聚效應以幫助全球的每一位用戶
2012年的谷歌搜索頁面與以往有了天壤之別
現在:開啟新時代
當我與Google+用戶體驗主管弗雷德•吉爾伯特(Fred Gilbert)交談時,他向我傾訴的第一件事就是“當佩奇入住后,他立刻解散了移動團隊,因為每個團隊都需要承擔移動問題的解決。”這也就意味著,谷歌內部的每個產品團隊都要讓自己開發的產品能夠在移動設備上運行,而且這還要涉及很多跨領域的功能協作問題。這一點你可以從近期發布的iOS版Google+、Android升級軟件以及iOS版谷歌地圖中窺探一斑。以上兩種應用擁有蘋果設備有史以來最佳的使用體驗。這一切并非偶然。
谷歌Gmail首席設計師詹森•康韋爾(Jason Cornwell)向我講述了對iOS應用進行重新設計的初衷:“發布新應用就是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讓用戶更加愉悅,并且讓應用更具人性、更快、更具反應能力。”
人性?是的,谷歌其實就像是一個人。多虧了設計才使其產品也開始突出人性化。
谷歌的轉型絕非拉里•佩奇一人之功。吉爾伯特還談到了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處事風格以及他是如何為谷歌籌謀才使該公司在很多平臺的垂直市場都占據著統治地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