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鞏固某段關系最好的方法是幫助對方,那么位居第二的方法就是接受對方的幫助。正如本·富蘭克林曾說過的:“如果你想要交朋友,讓別人幫你個小忙。”不要用疑惑(這是不是無功受祿?)或者懷疑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幫助(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當然,有時候事實確實正如第二種猜想,但是并不總是這樣。人是喜歡助人的,如果有人主動提出將你介紹給某個你非常希望認識的人,或者跟你分享他精心整理的某個重要領域的心得,你應該接受他的好意并向他表達你的謝意。這樣大家都會感覺很好——你也會和這個人更加親近了Cye.com.cn。
保持聯系,成為最近聯系人
沒有什么會比莫名其妙收到一封郵件,而這封郵件來自某個3年都沒說過話的人更糟糕的了:“嘿,我們幾年前在某某會議上見過。是這樣的,我想找份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你知不知道有誰需要人手?”你會想,哦,我知道了,你只會在需要幫忙的時候才跟我聯系。
當一個大忙人收到一封郵件,問她現在有個工作空缺,是否有合適的人選,或者能否推薦某個領域的專家,她首先想到的人選當然是某個最近跟她有過聯系的人。當這個機會從她桌面上閃過時,她會想到你嗎?如果你是她的最近聯系人——如果你的郵件出現在她郵箱的最頂端,那么很有可能。
嚴格來說,與朋友保持聯系其實并不難。你通常意識不到這點,除非你經常聽到幾個月不聯系的人窘迫地跟你解釋說:“對不起,我這個人真的不擅長保持聯系。”他這樣說好像經常給朋友發個簡短的郵件是某種類似方向感一樣與生俱來的能力似的。實際上,與人保持聯系需要的只是一顆希望保持聯系的心,以及適當的管理方法和積極的行動。你很可能已經聽過很多這方面的普通建議。以下是幾點平常但是需要你記住的事情。
·你一點也不煩人。人們通常會擔心自己試圖與人保持聯系或者一直跟進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個討人厭的家伙。你給某人寫郵件問她要不要一起喝杯咖啡,她沒有回應。一周后你又再給她發同樣的郵件,還是沒有回應。現在怎么辦?如果你再嘗試一次,會不會給人迫不及待的印象?當然,這得看情況而定。通常不會。如果你得不到回應,應該繼續禮貌友好地跟進——試著加上有用的信息、小禮物和其他方法。現在很多垃圾郵件都塞滿了人們的郵箱,你的郵件被埋沒其中也不奇怪。所以,如果你沒有收到明確說“不”的回信,就沒有遭到拒絕。
·努力增加價值。等你不只是純粹打個招呼或更新個人信息,而是擁有更有價值的東西時再與人家聯系。例如,你在新聞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讀到一篇他寫的或引用了他原話的文章,或者認識了對方正在爭取職位的有力競爭對手。你在郵件里光是簡單地問候:“過得怎么樣?”是沒法給人家留下深刻印象的。
·如果你擔心把關系弄得太私人化,可以在聯系的時候用群發的說法表述。跟一個好幾年沒說話的高中同學聯系感覺很怪吧?下面這條建議跟一般那種個人化交往的建議正好相反:將你這次重新聯系說成大家都有份的行動:“我正跟高中同學敘舊呢。你近來怎么樣?”這樣就可以消解那些潛在的尷尬了。當你們發展為正常聯系的時候,就可以將你們之間的關系私人化了。
·一頓飯比幾十封郵件更有用。一個鐘頭的共進午餐與對方建立的關系需要幾十封電子郵件才能搞定。所以如果可以,還是面對面交流吧。
·利用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是一種消極保持聯系的好方法。當你在網上更新信息的時候,如果某些你認識的人樂意的話就可以做出回應。但是,他們沒有這個義務。很多人不會回復每次更新、每條微博,或者每篇分享的文章,因此你很容易會覺得也許根本沒人關注你,其實他們在關注。一點一滴的、經常性的、簡短的更新——即便是瑣碎的東西都為你和你的網友之間建立聯系。用LinkedIn更新你的職場信息,用Facebook更新個人信息,用Filled更新可能令你的職場朋友和私人朋友都感興趣的東西。
如果你和某人失去了聯系,要主動重新建立聯系。可以直奔主題,比如發一封坦率地寫著“好久不見”的郵件。再續一段曾經很牢固的同學關系,或以前的老板,或者老鄉,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并且這是建立“新”人脈的最簡單的方法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