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要掙“窮人”的錢。
曾經已經有人設想過如何賺錢,一位曾經從事過創業服務的人士告訴黑馬哥:首先需要把創業者集聚在這一個平臺之上,再接著就是解決他們的痛點,比如創業企業招聘困難,幫助招聘收費。另外,就是幫助他們提供咨詢服務,因為創業者也需要創業導師來為他們提供診斷服務。“
但是這位人士同時對自我做了一個否定:但是這個哪有想象的那么簡單,創業者本身就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最初的資金就是處于比較困難的階段,你要從他們身上賺錢,并不簡單,而想要做咨詢,前提是你有足夠多的資源來做這件事情,你需要和圈子里行業的精英熟悉,而這是一般做創業服務的人并不具備的資源。本來企業初期的服務是應該讓政府按照公益事業角度來做的。
第三,市場成熟度。
做為一個突然闖入這個圈子的人,在模式需求都被認可的情況下,還需要天時的助推,那個時候比拼的就是市場成熟度和資源,如果你能熬到找到盈利模式和有足夠的資金讓你堅持下來。
而行業的不成熟,也是吹號所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既往為創業者服務的模式,鮮見可供參考的案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于一個初創者如果沒有相當的資源,是很難去撬動一個新市場的。
第四,創業者經驗不足。
吹號創始人之前并沒有太多的互聯網創業經驗,對于運營經驗的不足,尤其是整個運營團隊都很年輕的時候,沒有一條可以參照的路線,這讓他們最終很難找到方向的時候,創始人自己找到方向很關鍵,就在這種方向的嘗試中,可能時間已經慢慢的錯過了。
也許再有1000萬?也許再等若干年也許等資源更多點?但是一切都只是假設。事實上在投資機構眼中吹號網有著另一番局限:
首先,創業者社區屬性的東西比較難做,創業者平臺很難精準的匹配創業者需求。其次,每一項服務的確有需求,但想從中真正的解決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從找到到解決,一站式的難度非常大,很難找到一個可復制的CYE解決方案。其三,雖然在頁面上吹號網還算清新,但在內部產品流程上卻一直出現著信息流的中斷,很難獲得最大的用戶體驗。其四,無法進行利益綁定,使得本身資金就有限的創業者,不樂意去進行產品的消費。
也許多年以后,也許一個大學教授會在講壇上默默的講授一個案例:“一個大家認為很好的項目,最后因為缺乏資源而在黎明之前而死,可惜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