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一次教育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說,“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公益性這樣一個基本特性,不要指望在這里有很大的收益和利潤。”可惜說晚了。企業家本以為能從教育賺錢,不顧社會反感心理,到頭來不但沒有經濟回報,還要背負罵名,“一個企業家來辦教育,老百姓會說,這個家伙又來賺錢”。
陳孝大辦遠東學校,6年了,仍有1000多萬債務,如今遇上這場財務危機,學校還貸能力又大大下降。如果按公辦學校生均費用支出辦學,遠東學校屬于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錢從哪里賺?“上海100多所民辦學校沒有一個民辦學校賺錢的,包括剛開始準備賺錢的人也沒賺到錢。”
以大名鼎鼎的上海市金蘋果學校為例,幾億元的大投資,有小學部和中學部,如今小學部停辦校舍出租,僅維持中學部。另一所上海民辦名校浦東東方世紀學校,5年間換了8個校長,“老板覺得校長沒有完成任務,也許,當初進來就是一個誤會”。
如果有人說民辦學校賺不到錢,想必他聽到第一反應是:鬼才相信呢,不賺錢的事企業家肯背負罵名投資?事實上,這正是中國民辦教育的吊詭之處。陳孝大感慨道:“興辦民辦學校,不管你抱著什么目的來,到最后只能是公益性,也許你后悔,后悔也要做下去,除非有另外一個傻瓜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