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承擔了稅負之痛
零售煙市場:再貴也要買
新一輪的煙草稅上調已被業界認為是板上釘釘的事,而隨之可能帶來的影響更受到諸多猜測,擔憂零售煙市場漲價的聲音不斷。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工業公司批發價需由國家煙草總局來制定安排,屆時地方煙草公司還將對各大經銷商制定建議零售價,目前言漲價還為時尚早。況且,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場,適度調價對零售終端市場的影響應該不大。
記者通過訪問多位煙民發現,零售煙的漲價不會改變他們購買的欲望。“戒煙很難,哪能說不抽就不抽,只要幅度不大,不會影響消費需求!庇兄10年煙齡的董先生告訴記者。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稅研究室副主任楊志勇表示,去年調稅的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煙企內部消化了加稅成本、利潤空間縮小了,但煙草零售價格并沒有變化。他直言,即使加稅后煙草加價,也只會對低價煙產生抑制消費的作用,現有國情下,高檔煙“越貴越有人買”。
汽車市場:小排量搶鏡
眼光望向汽車市場,在購置稅和車船稅等重壓下,以及補貼政策“催化劑”的消失,我國的汽車市場該何去何從?
“從今年來看,優惠政策效應已經逐漸退出,對汽車市場的整體影響不大。”新華信汽車產業分析師郎學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不少政策都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出,購置稅優惠政策已經執行兩年,但事實上優惠幅度是在逐年遞減。
而對于車船稅對車市的影響,有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汽車消費成本增加的同時,或將壓抑部分車型,尤其是大排量車型的銷售。隨之而來的是,小排量車將更受寵,我國的汽車銷售乃至未來的生產結構或將改變。
“未來各種鼓勵政策應引導消費者轉向真正節能的小排量車。”郎學紅表示。
香港零售業:代購、旅游受傷
“54號令”一執行,打擊水客的效果立竿見影,不少專業代購難以維持而關門。原來在淘寶網做澳大利亞代購的小萍告訴記者:“代購現在很難賺了!睋榻B,今年8月開始,“43號令”規定個人郵寄進境物品免征額改為50元,而此前物品寄自或寄往港澳地區免稅額為400元,寄自或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免稅額為500元。
而同樣受傷的還有香港旅游業。業內人士擔憂,“54號令”必將會影響內地游客赴港消費的意向,從而拖累旅游、餐飲、服飾、化妝品、電子產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此前香港旅游發展局主席田北俊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按照“54號令”的規定執行,將對香港旅游業影響很大。
事實上,這一擔憂并非多余。每年12月是常規的圣誕打折季,往年都有不少內地居民赴港掃貨。然而,今年在“54號令”的籠罩下,據相關媒體報道,有不少旅行社工作人員表示,今年12月折扣季,港澳行游客甚至比往年還少,其中也有不少游客因咨詢了解到海關查稅嚴的情況后取消行程。
稅改目的 稅收增負為危機減負
中國在稅收領域的諸多調整雖然有出于對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公平正義的考慮,但有很多稅收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抵御通貨膨脹。
在一般經濟學理論中,宏觀稅負的輕重被認為是調節國民經濟的“杠桿”,關系著社會資源和整體財富收入在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分配格局,甚至影響整體經濟的運行。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普通消費者和專家學者會如此關注今年以來各種稅收措施和傳聞。
我國現在的稅負到底高不高?一個側面的例子可以讓人們“略知一二”。國外某雜志發布的2009年稅負痛苦指數排行顯示,按其方法測算,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在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僅次于一個歐洲國家,而該國家雖然稅負甚重,但社會福利卻很發達。不過,這種計算方法隨后被我國相關官員所否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