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地方的金融辦只有對小貸公司開業的批復機制,而沒有設立退出門檻。”一小額信貸聯盟人士對記者說,“行業亂象越來越多,退出機制亦應打通,讓不合格的小貸公司有序地退出。”
“金融辦僅能取消小貸公司的經營資格,只有聯同工商局合力查辦方能取締不合規的小貸公司。”前述金融辦人士訴說其無奈,“目前僅部分地方法規對小貸公司的退出機制有詳細闡述,我亟待全國范圍內統一行業標準。”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除遼寧省外,山東省、山西省、甘肅省、浙江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亦正著手或已完成對不合規小貸公司的摸底調查,從而有針對性地設立不達標機構的退出機制。
不及格率40%
實際上,為加強監管各地金融辦已在謀劃“奇招”,部分地區正著手開展對本地小貸公司實行評級制度。
記者了解到,遼寧省金融辦于2012年用25個指標對小貸公司進行評級,只有不到20%的小貸公司達A級,不及格率則超過40%。
而去年浙江省亦開始布局對小貸公司的評級工作。據公開資料,2012年8月份,杭州市金融辦與人民銀行杭州支行聯合開展杭州市小貸公司的信用評級試點工作。其中僅24%的小貸公司可獲得A+的評級。
此外,部分地區的監管部門還對該地小貸公司實行實時動態信息監管。
早在2011年中,遼寧省已上線小貸公司動態監管系統,以實現對全省小貸公司的財務系統、信貸系統等的監管。
江西省亦在去年5月制定《江西省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著手建立小額貸款公司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監管部門與小貸公司聯網的實時監管。據記者了解,該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下,小貸公司每筆業務的詳細情況、貸款利率、貸款用途、還款情況以及小貸公司的貸款余額等信息將會及時更新。
“對于出現嚴重違規行為的小貸公司,金融辦會下令限期整改,公司被列入黑名單,相關企業和人員日后不能再涉入該行業。”一接近江西金融辦的知情人士透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