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現代農業建設。一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大對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投入力度等;二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布局,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繼續實施種子工程、禽畜水產良種工程、動植物保護工程、沃土工程以及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等,加快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工程。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一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投資1000億元,逐步做到中部、東部地區油路到村,西部地區油路到鄉,有條件的到村;二是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去年中央安排投資60億元,解決了289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今年要繼續加大力度,計劃安排中央投資64億元,再解決32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十一五”期間全國解決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三是建設農村沼氣。重點向退耕還林地區傾斜,去年中央安排了25億元,全國新建沼氣池450萬口,今年要繼續努力,再安排中央投資25億元以上,計劃全國新增農村沼氣用戶500萬戶;四是加強農村電力設施建設。繼續在中西部地區完善農村電網,最終確保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另外還要抓緊解決全國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一是著力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100億元用于農村初中學校改造,安排100億元發展職業教育,同時繼續實施西部地區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二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以鄉鎮衛生院的改造為主,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同時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率;三是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安排了廣播電視“村村通”、村級活動場所的建設項目,同時將適時開展鄉鎮文化站的建設。
繼續支持生態建設。繼續推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重點地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試點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以及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等,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