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李榮融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任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67歲
李榮融與國企打了一輩子交道。這位前國資委的掌門人祖籍上海,1944 年生于蘇州。2003年,國資委在爭議聲中成立,而5年之后,它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政經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時,李榮融掌管的152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已經接近1萬億元,而“三年脫困”之后,已有16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今年,在《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央企業已達38家,比上年又增加8家。
作為國資委的首任主任,長達七年的任職期讓李榮融成了2003年以來中任職最久的部長級官員之一。他掌握著中國上萬億元國有資產,在過去七年里推動了這些企業的重組并購,全線推廣了薪酬激勵,用強勢的態度讓央企的老板們簽下業績“軍令狀”。早年,李榮融在無錫積累了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1968 年7月,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的李榮融來到無錫油泵油嘴廠做了一名車間工人。很快,他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進行技術革新,在設備改造方面顯示出才能。80年代初,李榮融擔任油泵油嘴廠廠長,他強調對一流人才的重視,同時開始與德國博世公司談判,開始“二次創業”。該廠就是如今的無錫知名企業——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7.周小川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63歲
周小川最近被《歐洲貨幣》雜志評選為“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在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倒退期間,他通過有效的手段,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證了中國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在實施緊縮利率政策的同時,大幅降低了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幾率。
“周小川在全球影響力日漸增強。站在美國和歐盟政府債券最大的投資者的立場,他呼吁發達國家密切協同工作,以管理主權債務危機!薄稓W洲貨幣》該雜志稱。周小川,這位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在2002年底被宣布為新任央行行長,中國的媒體曾將他與前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前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及前商務部部長呂福源并列為溫家寶總理的“四大財經官員”。2009年3月間,周小川發表系列論文闡述金融危機中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擺脫美元主導,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2010年末,又在面對熱錢流入加速的形勢下提出“池子理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8.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 83歲
吳敬璉是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1984~1992年,他連續5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03年獲得國際管理學會(IAM)“杰出成就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經濟學獎杰出貢獻獎”。由于曾經提出批評中國股市的“賭場論”,主張維護市場規則,保護草根階層生計,吳敬璉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的良心”。這位以敢言著稱的經濟學家早年考取金陵大學文學院,隨后轉入經濟系學習。至今,年逾八旬的老人仍行走在鄉村之間,由他所帶頭成立的富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貧困地區農民的小額貸款!秴蔷喘I傳》中如此記述:“吳敬璉之重要性在于,他幾乎參與了新中國所有的經濟理論爭議,由他的思想演進出發,可以勾勒出中國經濟變革理念的大致曲線。吳敬璉對這個轉型國家的貢獻,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創新外,還在于他那份獨立思考、直言不諱的知識分子風骨!
9.沈南鵬
紅杉資本中國合伙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47歲
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曾經這么介紹沈南鵬:“他能夠點石成金,三年間,他的‘魔法石’兩度讓傳統的大眾服務業公司顛覆納斯達克的中國概念。”這是五年前沈南鵬留給業內的印象。當時,也就是在攜程上市三年后,沈南鵬作為如家的聯席董事長,再度叩開了納斯達克的大門。
沈南鵬早年就讀耶魯大學,畢業后在花旗等國際大銀行工作。1999年,通過在美國的中國朋友認識了梁建章,合資創辦了攜程網。沈南鵬離開攜程后,加入紅杉資本,出任創始合伙人。他是攜程、如家的聯合創立者,是分眾、易居的最大個人投資者。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沈南鵬領導的紅杉依然延續了以往“看多中國”的投資策略,在科技和傳統領域都投資了眾多具有高速增長潛力的公司。他也是新浪和易居中國合并資產、完成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成立短短148天后在納市達克成功上市的幕后推手。
10.馬化騰
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 47歲
馬化騰1998年創辦的騰訊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網絡社區,它提供的即時通信工具改變了中國人的溝通和交流方式。同時,他也從中挖掘出巨大的商機。目前,騰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年收入達196億元。馬化騰本人具有IT工程師背景,他在騰訊公司也建立了工程師導向的文化,正是這種文化使得騰訊能更專注于產品本身。直至今天,馬化騰還深度參與產品開發過程,這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實際上也是對工程師的一種鼓勵。借助于龐大的即時通信用戶群,騰訊在推出產品或者服務時有天然的優勢,而這一點也飽受業內人士詬病。最近,馬化騰提出開放平臺的舉措,宣稱“騰訊要打造一個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開放平臺”,讓我們拭目以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