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
關于如何維權,報界在2005年網站廣告營收首次超越紙媒之后,便始終沒有停歇。
2005年10月,全國二十多位都市報的老總齊聚南京,發布《南京宣言》,呼吁全國報界聯合起來,改變報紙淪落至為門戶網站“打工”的地位,提高傳統媒體對商業門戶網站的議價能力。
“發表宣言之后,報業聯盟的設想也基本等于胎死腹中。主要原因還是實際操作有難度。”律師富敏榮稱。
媒體所憑借的依舊是國家統一的轉載稿酬標準,這也讓業界認為“不合時宜”。蔣志培說:“蘿卜白菜都漲價了,但是轉載稿酬標準還停留在1990年代初的水平。”
而這“不合時宜”的標準,卻也被浙江在線方面認為是“對方在漫天要價”。“現在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案情,而是態度,對方的漫天要價,本身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吳小龍曾表示。
紙媒弱勢、網站有理的格局之下,報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成為很多人尋思的“另一根救命稻草”。
2008年10月成立的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是我國惟一的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該組織也因為代表作者訴“google”網站非法盜版而獲得關注。
據該協會人士透露,協會正在醞釀成立“報刊網絡維權監管中心”,監管各類文字作品被網絡轉載使用情況,以便幫助權利人追討稿酬。
然而該協會成立尚早,所吸納的會員數量有限。亦有法律人士對集體管理存在擔憂,“有政府背景的維權組織的辦事效率,未必能夠應付報業的全部需求”。
多名報業人士稱,“加強立法,行業結盟,集體管理”只停留在長遠構想,個體訴訟仍是現階段的無奈之選。
此次涉訴的新京報執行總編王躍春則撰文稱:“我們必須首先對這一潛規則說不。所有人都應形成共識:這就是不勞而獲,這就是‘偷’,這就是恥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