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通用航空市場的投資熱,正在多個城市悄然興起。
近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徹底撥開了通用航空市場的迷霧,井噴式的投資活動愈發明顯。在這當中,各個地方政府、各路社會資本,躍躍欲試。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通用航空市場被創造出來的產業鏈規模至少在萬億級別”,一時之間,各方人士帶著這個消息奔走相告。
正是在這樣的預期之下,從哈爾濱到西安,從外資到民營,一個接一個的通用航空項目相繼進入了籌備、待批的狀態。在眼下正在舉行的珠海航展上,通用航空項目,無論是通用飛機的制造還是后期的維修培訓,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受到眾人的問津和追捧。
11月19日,據某民航局人士透露,通用航空的發展規劃當前已經正式被提上議程,接下來的幾年里,這個市場必然會成為民航界自社會資本參建航空公司之后,最具吸引力、最熱門的投資領域。
“通用航空的裝備制造已經被列為十二五重點戰略新興產業,有關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正在重點推進,”他說。 西安模式:新版航空夢“小成”
此前,民航局有關新成立航空公司的禁令一度擊碎了地方政府的航空夢,但是通用航空市場的破冰,讓地方政府的這個夢想重新有了的落點。
11月10日,中國首家民營通用航空機場專業管理公司在西安成立。該公司由西安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西安武隆集團公司、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共同投資3000萬元組建。在簽約儀式上,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主任金乾生對通用航空產業寄予厚望。“越來越多有遠見的投資者開始關注通用航空產業,通用飛機正在為我們開啟巨大的財富空間。”他說。
金乾生就職的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下轄的是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在本屆珠海航展上,該基地的項目格外引人關注。 這幾日,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副主任李西寧已經先后與香港精明公司、瑞士PilatusAircraft公司、亞飛太平洋公司等航空企業分別進行了商務洽談,就新型航空材料及零部件生產、通用航空培訓、通用飛機銷售等項目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航空產業高級咨詢師吳瑾旻表示:“從整體上來說,現階段西安閻良的這個通用航空基地是最專業、最完整的。”她所在的航空產業專業咨詢機構新加坡印集團,正與國內多個地方政府、機構就通用航空市場事宜接觸。
據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介紹,該基地現有四個專業分工的園區。其中,閻良制造園區重點發展大中型飛機制造、大部件制造、關鍵技術研發和零部件加工等;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發展通用飛機的整機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俱樂部、航空旅游博覽等,這同時也是民航局確立的國內唯一一個“通用航空產業試點園區”;咸陽空港產業園則是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客改貨、公務機托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項目;另有寶雞飛行培訓園,依托寶雞鳳翔機場,重點發展航空培訓、航空旅游、航空文化和航空運營等。
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園區主任馬小琦表示,每個園區在招商的過程中,都在有意地、且因地制宜地選擇那些與通用航空相關的項目入園。 “發展到今天,通用航空市場的前景才明朗了。現在回頭看來,我們幾年前的決定是正確的。”他說。
2006年,西安航空基地在爭取空客320組裝線項目未果后,開始調整思路,把發展方向轉移到通用航空市場上。
馬小琦說,當時通用航空這個概念在業內還很陌生,但是,在與國外同行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隨著民航產業的發展,通用航空將會是今后的大勢。“這是一個理性的選擇過程,那個時候政策還不明確,我們算是先行了一步。”他說。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西安航空基地產業總投資已經超過300億元。
經過五年的時間,該基地現已形成了全國唯一的集飛機設計、整機制造、試飛鑒定、強度檢測、專用裝備制造、航空材料制備、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務等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航空產業鏈條,以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為分支產業,以航空零部件加工、航空維修、轉包生產、航空相關設備、航空教育培訓、航空旅游博覽等為配套產業的完整產業體系,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對于通用航空應該采取何種模式發展,現在還處在調研階段,西安集合做產業鏈的這個做法有它的好處,但是不是應該推廣,這個還需要慎重。”上述民航局人士表示。
不過,他同時指出,航空產業是專業性強、帶動力大、門類異常復雜的高新技術產業。世界航空產業的發展也證明,一個領袖型航空企業,在它的塔尖下必然存在著從系統集成商、大部件供應商、小部件供應商,直到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等等成千上萬個配套企業構成的龐大塔基,這是現代航空業的一個業態特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