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在大陸有多款茶飲產品,但浸泡過的廢棄茶葉竟傳出被收購再制成「二手茶葉」出售。有報導指,購自康師傅的廢棄茶葉,先后在廣州、東莞、浙江等地茶廠,經過烘干、添加糯米粉塑形加工后,被以一斤數元(人民幣,下同)出口外國或賣給大陸知名飲料公司,年產量高達百萬斤。
《南方都市報》報道,安吉凱豐茶葉公司位于浙皖交界山區,專門制作二手茶葉,而其原料即從康師傅控股廣州頂津飲品公司收購而來。康師傅控股廣州頂津飲品公司的工人指出,以前生產康師傅茶飲料的茶葉,泡過之后也有人曬干打包運走,現在都是貨車上門來裝,但不清楚溼茶葉的用途。
滿地污水堆放處理
為逃避追查,凱豐自康師傅收購而來的溼茶葉,首先被送往位于廣州增城一處偏僻山區的茶廠加工。該茶廠開辦約一年,有20多名工人,環境極差,烏煙瘴氣,泥地里還流著黑色污水,茶葉就被堆放在骯臟不堪的地上。
工人將濕茶葉鏟進機器中壓縮去掉水分,然后放入另一臺機器烘烤,烘干的茶葉被裝進蛇皮袋,累積一定數量后,由貨車在凌晨時分低調運往東莞麻涌另一偏僻茶廠。「茶葉加工分了五個等級,好和差都不同的。」麻涌茶廠的工人表示,老板是浙江人,茶葉被送到這里經過簡單分類,就會被運往浙江制作。
據調查,這些茶葉最終就來到了浙江安吉凱豐茶廠進行加工處理。凱豐茶廠建于四五年前,面積有上千平方米,硬件施設一應俱全,還建有官方網站,注冊年顯示為2009年,資料介紹稱通過了認證。
據報導,凱豐茶廠內數十臺攪拌機、炒茶機等,晝夜不停運轉。工人先將茶葉與半桶白色粘稠狀物倒入攪拌機一起攪拌混合,然后再放進炒鍋翻炒。一名炒茶工人透露,白色黏稠物是加工茶葉用的糯米漿,用處是定型茶葉和粘連葉片。經幾道加工后,原本枝干粗壯、葉片枯黃的二手茶,就變身成了「名茶」。
買家不斷不愁銷量
但當地街坊表示,凱豐茶廠生產的茶葉并不好喝。將凱豐的茶葉經三道浸泡后可見茶水仍渾濁,碎屑沈積較多,入口有股澀味,沒有茶香。而其生產的茶餅呈橢圓形,寬厚茶葉完全舒展,又緊緊粘連在一起,并散發一股濃郁香味。另一種用二手茶加工成形的珠茶,顆粒細小,偏古銅色。
據估算,凱豐茶廠每年加工二手茶至少有上百萬斤,茶葉依品種和規格不同價格也不同,低價每斤五、六元。凱豐茶廠生產的二手茶葉從不愁銷路,「一個老板等了一個星期都沒拿到貨。」工人說工廠經常停滿轎車,都是整車整車買。該名工人透露,大陸某品牌茶飲料廠有時一天還要進兩車茶葉。另據透露,客戶來自廣東、寧波、武漢、新疆等地企業,部分也出口非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