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開復看來,移動互聯網遍地是黃金,而且機會轉瞬即逝。如何把握這一個機會?以什么樣的成本來把握這個機會?這是每個創業者所想的話題。如果想最大可能的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并且自己用最少的投入來把握這個機會,那利用資本的杠桿理所當然是最好的辦法,而且站在資本的那端就更有威力。
而且作為孵化器和天使投資,其本身投資周期就會非常長,經常性的五到八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得現實的回報。其實,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只要市場還在,發展前景良好,創新工場就會一直在這個TMT創業公司的方向和決策等各個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發揮積極影響。這和普通意義上的財務投資截然不同。
基于李開復的優勢分析,或許大家會驚訝的發現:為了抓住移動互聯網千載難逢的機會,李開復選擇了覆蓋面最廣、可以調動最多資源的投資公司作為突破口。這種投資只是一種被動的選擇,跟其他為了單純獲取財務收益的投資公司有本質的區別。它更像是站在多個創業公司背后和它們一起成長的一家實業控股公司。這可能就是創新工場的模式創新所在
產品微創新的背后
李開復是中國最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之一,在中國大眾中又有著崇高的聲望,而創新工場的股東們也都是名家豪門。因此,人們對于創新工場都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但在首次公開5個項目后,這家公司卻背負上了“不創新”的指責。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這5個項目中,絕大部分都是立足于對當前的熱門產品進行改良,使之更適合中國用戶的使用需求。但人們期待的顛覆性創新的影子卻一點都沒有找到。李開復則引用了由軟件大佬周鴻 提出的微創新來解釋自己的項目。蘋果、微軟和谷歌所創造的革命性創新,在整個IT歷史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創新工場目前所做的基于既有產品的改良,其實也是一種微創新,這更符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更容易市場化。
其實,創新工場的微創新戰略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的關鍵問題不僅僅是奉上像Facebook或者Twitter這樣顛覆式創新并且引爆潮流的頂級名菜,實際上,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糧、油、蛋、奶還遠遠不足,所以做填飽肚子的生意也充滿了機會。
事實上,微創新只是產品創新的一個層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層面。但創新工場甘愿冒著被大眾指責、被競爭對手謾罵的品牌美譽度驟降的風險去做這樣微創新的事,似乎有更深的企圖——搶位。如果把創新工場發布的產品放到一起,我們就會發現,它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遠不是抄襲那么簡單的事。
一個針對中國用戶使用習慣打造的手機操作系統;一款簡單好用的Android手機助手軟件,很容易控制Android手機的軟件下載渠道;一種為中國開發者定制的應用統計分析工具,在未來數據為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將搶占數據高地;一套個人移動設備的圖片編輯解決方案,布局用戶最常用的基礎軟件,培養用戶習慣;一家面向全球市場的社交、網頁游戲開發、發行平臺,追逐最賺錢、最有前景的移動互聯網趨勢。這僅僅是創新工場發布的五款產品而已,但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它們正慢慢的形成一個壟斷移動互聯網基礎應用的產品集團。其中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它正在實現對移動互聯網核心應用和核心渠道的控制和占領。換句話說,微創新的指責算得了什么?要快馬加鞭,加速布局,在最短的時間里壟斷整個移動互聯網,主導用戶習慣,這才是創新工場的當務之急。
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創新工場成為了下一個比騰訊、Facebook,微軟、Google,甚至電信運營商還強大的移動互聯網巨頭,你一定不要奇怪。因為這可能本來就是這家實業控股公司的初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