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總,近期我組織有關人員對公司的生產業務進行系統的調查,發現雖然我們企業的生產運行已經有3個年度,但是生產管理還處于原始的經驗管理階段,這與你對集團公司設定的總體管理目標存在較大差距。”李強簡要介紹近期的工作后,繼續闡述自己的意見,“這次生產事故以及造成的經濟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根據生產調度計劃,上周機電車間應該對生產線進行停車檢修,而生產調度處主任張勇則根據個人工作經驗,擅自更改檢修計劃,以節約維修成本為名,將這次檢修任務與下次檢修工作合并。他的老部下、機電車間主任游剛由于工作原則性不強、缺乏工作魄力,對張勇的指示言聽計從,放棄了這次例行檢修計劃,最終造成生產設備疲勞運行,導致事故的發生。”
“以前發生過此類事件嗎?”華英問道。
“根據一線生產技術人員反映,過去3年經常發生類似事件,只是沒有這一次嚴重。”李強道。
“既然經常發生,張勇他們怎么沒有向我報告過?”華英疑惑道。
李強解釋說:“問題就出在這里,張勇他們至今沒有意識到這類事件與設備疲勞運行有關,或者說是他們過去將此類設備事故,均作為正常設備故障處理,而沒有認識到或根本不知道這是由于設備缺乏定期檢修維護造成的設備事故。”
“他們已經管理這套生產線3年了,難道認識不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嗎?”華英問道。
“這不是他們是否認識的問題,而是他們缺乏生產線管理的專業技術知識。在企業建設初期,企業需要的是張勇他們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風,這對于生產線的試車運行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特別是前兩年,生產設備都是新的,不會出現大的設備事故。張勇他們的粗放式經驗管理,才能夠保障企業最基本的生產要求。”李強為華英分析著。
“但是,為保障生產線的長期生產運行需要,管理人員需要根據每一臺設備的運行磨損情況,制定定期的設備維修計劃,對逐漸老化的生產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檢修,使各生產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這就需要專業化管理素質,這是張勇他們所不具備的。”
李強最終向華英介紹自己的意見:“我承認,他們確實在過去為企業做過貢獻,他們對企業的忠誠也不容懷疑,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已不能滿足企業現在以及未來的管理需要,不適合再繼續擔任目前的管理職務。”
李強講到這里,發現華英想打斷自己的講話,就向華英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后繼續道:“我知道,對于你來講,將這些創業元老調離管理崗位,是一項極其艱難的決策,但是他們現在已經與部分知識型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時常產生沖突,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運營。”
“李總,如果對張勇他們予以嚴肅批評,能否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通過培訓學習和專業指導等方式,幫助他們完成專業化提升?”華英提出一個李強曾經預想到的問題。
李強略加思考:“這個問題我也多次考慮過,但最后我否決了這一想法。第一,他們有著較強的抵觸情緒,不會接受培訓;第二,他們難以完成這樣的培訓任務,因為他們幾乎已喪失了學習的能力,我們曾經組織過此類培訓,他們的培訓效果非常不盡如人意。”
“好吧,李總,我感謝你提出的這些管理意見。請你和馬軍主任今天下午5點,組織召開一個生產系統班組長與骨干員工座談會,到時我也參加,傾聽基層員工對這次事故及這幾位管理人員的意見,然后我們明天再討論如何調整的問題。” 華英道。
員工問難
17:00,在集團辦公大樓的5樓大會議室,已經坐滿了來自生產一線的員工,他們中有的是生產車間的骨干員工,有的是企業成立時招聘的第一批老員工,有的是班組長和工段長,也有生產調度室管理人員。由于昨天的事故會影響到這個月的績效考核,大家的情緒比較激動。
會議開始后,華英先誠懇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各位同事,下午好,對于這次生產事故,我深感痛心。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希望大家對我們的生產管理工作提出意見或批評,幫助企業改進生產運營管理。我們將虛心接受,認真改進公司管理工作,決不辜負你們的信任。”
“華總你好!”機電車間一位老技師站起發言,“我們大家非常感謝你創辦這個企業,使我們有了工作機會。但是,對于目前企業存在的各種管理弊端,我們深感憂慮。就拿這次生產事故來講,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由于調度部門的個別干部無視設備狀況,不聽機電車間的勸告,一味趕產量要進度造成的,這種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請問,像這樣不懂技術的管理人員,為什么還能獲得公司重用?”
老技師的發言,在會場內引起一陣議論,使原本心情復雜的員工們,情緒更加高漲。有幾位年輕的基層管理人員開始躍躍欲試。
“我來講幾句。”一位來自第二生產車間的青工站起接過話筒,“我們第二車間從試車生產到現在已經兩年了,由于產品銷售不暢,兩年來生產線一直開開停停,造成生產不連續、產品不穩定,職工收入偏低。公司為什么不選派有能力的經理改變這種局面,任其連續兩年出現經營虧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