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查處偽劣手機
將抽查手機內置信息,強化不合格商品退市
工信部將對手機內置信息進行抽查,對有問題的企業,將依據相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各地通信管理部門將依法加強對增值電信業務市場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同時還將督促基礎電信企業完善內部制度規范。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則將加強流通領域手機商品質量監督檢查,強化質量監測和不合格商品退市工作,并將結合正在開展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加大對手機市場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此外,工商部門還將配合各地通信管理部門嚴厲查處經銷沒有或偽造冒用進網許可證、許可標志手機的行為。
【溫馨提示】
目前手機“吸費”陷阱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通過在增值服務菜單內設置短信陷阱,只要點擊就會自動發送短信扣費;二是在系統內綁定某些類似系統功能的定制服務,一旦使用即產生流量或訂閱費用;三是內置后門程序,自動撥打聲訊電話扣費;四是手機一鍵上網,只要觸動立刻產生上網流量費。
為避免遭遇手機吸費陷阱,消費者最好不要購買未通過國家審核的不知名手機。短信功能和娛樂功能里最容易內置吸費項目,如遇到此類項目菜單,最好不要點擊。如對每月話費有疑惑,可查詢話費詳單,一旦發現被莫名收費,最好查看是否被預訂了包月套餐,并及時向運營商提出取消。
“吸費”背后有黑色利益鏈(延伸閱讀)
一些手機生產商和SP業務提供商分享收益
業內人士表示,手機“吸費”打而不絕,很大原因在于背后的黑色利益鏈。一位市場內部人士表示,由于不少手機芯片生產商芯片的源代碼是完全開放的,這使得增值業務提供商可以把惡意軟件直接“植入”到已設置好的芯片平臺中,一旦激活就會自動開通一系列高額SP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惡意扣費。“行業內一些手機生產商和SP業務提供商三七或者四六分成,共享這些收益。”
手機軟件安全服務商網秦公司首席安全專家鄒仕洪認為,《通知》矛頭直指山寨機和非法手機軟件。“隨著智能手機用戶量不斷增加,可以推斷在2011年智能手機的安全性會更加嚴峻,所以更應多方加強監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