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創新能力
企業家的創新能力是企業成長的基本要素。發展經濟學家熊彼特強調“創新”是企業家的核心使命和必備素質。創新理論認為,只有打破固有的經濟循環、在經營實踐中不斷引進新要素,并有效推動經濟發展的人,才配稱為“企業家”。世界知名企業家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與他們所一貫奉行的獨特創新理念、創新實踐是密不可分的。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缺乏創新能力的人注定會遭遇嚴峻挑戰。優秀的創業者應當是具有創新精神、并能帶領企業走在時代前沿的人。創新能力體現在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等多方面內容。創新是創業家的靈魂。創業者憑借創新能力,往往能抓住容易被別人忽視的市場機會,避開別人容易犯的錯誤,從而贏得相對優勢。
可以說,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脈,是企業進步的不竭動力,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創業家應該矢志不渝地做創新的實踐者。保守自滿和固步自封是創新的大敵。創業者要善于在不斷否定保守的思維定勢,鼓勵部下的“問題意識”,不斷地追尋是否還有更好的主意,才會有持續的創新和進步。
創新有風險,因而需要膽略、毅力和勇氣,需要大膽挑戰“想不到”和“不可能”。創新需要知識和智慧,需要能力積累。越創新能力越強,能力越強創新越容易。創新與創新意識有關,與時間地點無關。創新始于創意但不停于創意。創新是創意+行動。創新是創業者的永恒使命,創業者應當樂于全面創新和持續創新。
五、溝通能力
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杰克·韋爾奇強調: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杜邦公司前執行總裁夏皮羅認為: “溝通是管理的關鍵,如果把最高主管的責任列一張清單,沒有一項對企業的作用比得上溝通”。
提高溝通能力的要領是:
1.學會傾聽。成功的溝通總是起于傾聽、終于回答。傾聽是尊重對方表達權的應有姿態,是商務交往中的基本修養,更是營造和諧氣氛、實現深度溝通和準確把握對方觀點的前提條件。目前,許多年輕人都存在自我中心、只顧自我表達、喜歡插話、缺乏傾聽耐心的缺陷。這種不良習慣通常會導致負面效果,阻礙溝通的順利進行,不僅容易將有效信息拒之門外,而且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使自己淪為不受歡迎的人。
2.善于表達。提高語言表達的針對性、準確性、邏輯性和藝術性,做到簡潔明快、幽默風趣。創業者通常多種事務纏身,時間總不夠用,必須節省時間、提高溝通效率,所以,簡潔、明快、準確的表達方式更加適用。表達中務必相互尊重、真誠相待,盡可能做到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少批評,避免使用破壞性的言辭,絕不可惡言傷人。要懂得欣賞和贊美對方的優點,學會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智慧,贏得對方的悅納。
3.恰當反饋。要善于換位思考,準確領悟對方的需求、意圖和情緒狀態,給予恰當的共鳴和反饋,要注重非語言因素和形體語言的運用,要熱情有度,注重表意達情的方式方法。反饋時要善于求同存異,不可舍本求末,或偏離主題。自己有過失時要敢于認錯和道歉,以取得諒解和信任。恰當反饋是融洽雙方情感,拓展人際關系的基礎。
4.促成合作。商務溝通的意義和價值,主要在于增進理解與互信,在于達成共識、促成合作共贏。合作是創業成功的重要支持因素,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當代社會,沒有合作的創業注定難以成功。創業者一定要學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善于把握對方的興趣和需求,找尋對方利益訴求,從雙方資源的互補性出發確定合作的切入點,必須善于通過合作滿足各方面的利益: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借貸圖利息,經營伙伴需賺錢,員工打工為收入,政府百姓要稅收。有時候,一個新合作伙伴的起用,就足以改變創業者的命運。
5.重視人脈。人際關系在創業中的作用在逐漸加大,人脈資源已經日益成為創業信息、資金、經驗的源頭。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總結出一條經驗:創業中許多問題的解決Know-how不如 Know-who,也就是說,人脈比知識更能影響競爭的勝負。的確,重要的人脈資源有時候甚至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所以,不斷拓展人脈、擴大社交圈,通過朋友掌握更多信息、聚集更多資源、尋求更快更好的發展,是創業成功的捷徑和秘訣之一。無形的客戶資源網絡、良好的商業生態支持網絡或許就是競爭制勝的“殺手锏”,創業者對此應有全面、準確的感悟和認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