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爾模式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模式
當然,海爾模式還有不同于其它中國企業模式的地方。互聯網就是其鮮明特征。正如蔣黔貴說的:“海爾是目前我國為數不多將創新聚焦到互聯網的企業!薄昂枮閼獙ヂ摼W的挑戰進行了一系列顛覆性系統性的變革,可以說,海爾正在進行一次具有原創性的偉大實驗!
確實如此,海爾模式屬于真正的21世紀的企業模式,具有鮮明的互聯網時代的特征。講到互聯網,一般人往往誤以為企業上了網,就算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海爾模式告訴人們,只有把互聯網、信息化內生于企業戰略創新、模式創新,才算真的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叵朐@赫一時的聯想經驗,如今已不再有人提起。事后反思,聯想經驗當時強調的是“數據的電子化、流程的電子化、決策的電子化”。電子化只是技術,在管理中對這些技術進行應用,在10年前還算先進理念,但今天,只談應用已經不夠了。在歷史上,張之洞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也十分強調應用,但當時代要求轉型質變時,光提應用,就會有局限;ヂ摼W時代,要求企業不僅用變,而且體變。不僅需要應用,還需要轉型。
高新民曾對兩化深度融合所要求的企業轉型提出兩條判斷標準,一是戰略創新,一是模式創新。前者是指,企業發展戰略驅動,不僅是應用,應用是融合基礎。融合要成為常態,要將信息化融入企業戰略;后者是指生產經營模式要有根本性變化。
按這兩條標準,海爾做得都很出色。在戰略創新上,海爾最關注的是德魯克說的“你的客戶戰略是否與你的經營戰略配合得很好”,以此推動產消合一的戰略創新;在模式創新上,海爾進行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包括經營模式上的人單合一管理,產銷模式上的“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營銷模式上的“零距離下的虛實網結合”;以及適應新商業模式的組織模式創新,如打破市場與企業界限的自主經營體創新,等等。
學習海爾,如果學到皮毛上,就不免照搬照抄張瑞敏的具體一招一式,但我認為,高新民說的兩條,才是根本。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實際,具體做法可以不同,細節上學得像不像沒有關系;關鍵是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根本性挑戰,企業要不要進行戰略創新、模式創新,決定著能不能從20世紀的企業,向21世紀的企業轉型,從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二、海爾模式的核心價值
海爾這次推出的《以自主經營體為基礎的人單合一管理》,在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中以總分第一被評為一等成果,張瑞敏在大會上做了《“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創新》的精彩報告。全國企業聽了都大開眼界。我初步學習以后,總的印象,第一是道行很深,第二是非常實在。當然,豐田模式不是一天就總結出來的,海爾模式正如蔣黔貴所說“不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個人更關心的是,從張瑞敏展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絕世武功招式中,提煉出一些超越海爾家電特色,而為其他企業通識的東西來。我按我個人理解重新進行了一些歸納,與大家共同學習。
1、海爾模式的經濟學依據
海爾模式說的“人單合一”,屬于招的范圍,招背后的道還需要進一步提煉。
1)基本經濟層面:融合創造財富
張瑞敏自己的提煉,是在戰略層面回應德魯克那個經典問題:“你的客戶戰略是否與你的經營戰略配合得很好?”配合不好,就會造成人單分離;配合得好,就是人單合一。
張瑞敏自己解釋說:“其實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很多時候客戶戰略和經營戰略是不一致的,比如客戶戰略是創造用戶價值,但是經營戰略很可能是背離的,追求的可能是市場份額、營業額等。這樣的經營戰略很可能會導致打價格戰,事實上是把用戶需求放在一邊了!
比戰略更深的是基本經濟關系。經營戰略映射的是生產者,客戶戰略映射的是消費者。二者不一致,就是生產者與消費者脫節,反映出的不光是戰略,而是工業化經濟的根本局限。這是自亞當.斯密“分工創造財富”一提出,就先天帶來的問題。龐巴維克的迂回經濟,迂回到中間看不清楚了,就會造成客戶戰略與經營戰略的不一致。德魯克在這里是想到根子上去了。
我個人以為,客戶戰略和經營戰略不一致的背后,是工業化技術與分工特性的內在聯系造成的。互聯網技術就不是這樣,它更傾向于融合;ヂ摼W模式的核心,用托夫勒的話講,就是產消合一,即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融合。這才是人單合一的根本。我在十五年前,管這叫直接經濟,主張融合創造財富。現在看來,直接經濟不一定要取消分工,融合應理解為貼近。人單合一也是直接經濟。海爾模式對我的啟發是,中間環節本身,也可以實現人單合一。合一只是形式,根子上還是說生產要與消費最大限度地貼近。理解了這一點,學習海爾要不要學人單合一,就純屬招式問題。你要是真的能做到產消合一,采用DIY、SNS或BIG DATA,等等,都無不可。所以海爾模式在這一層面,主要應理解為產消融合這樣一種方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