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點之機
為了發展多種清潔能源,這些年新奧還涉及了熱門的光伏行業。與一般的光伏企業不同,新奧沒有采用晶硅技術,走的是硅基薄膜技術路線。在2012年2月舉行的中美經貿合作論壇上,新奧集團與美國內華達州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計劃在內華達投資50億美元建設包括光伏發電基地和光伏組件制造基地在內的清潔能源生態中心。當然,光伏發電成本非常高,與傳統能源相比,短期內還無法擁有競爭優勢,尚不能承擔清潔能源轉型的重任。
其實,對新奧來說,核心資產只有兩塊,一塊是城市燃氣分銷網絡,一塊是煤基、光伏、生物柴油等清潔能源生產端,如何將分銷網絡和生產端整合與連接起來?這成為王玉鎖的新生意,也就是被王玉鎖寄予厚望的“泛能網”項目。在新奧所研發的各項技術中,它被作為可能最早實現產業化的一項。
簡單來說,“泛能網”是一個統籌各種技術和分布式能源的平臺。通過它連接生產端和應用端,并與計算機云服務系統相接,實現能量和信息的協同,從而降低能源成本。泛能網的推出成為新奧轉型的一大載體。2008年以來,新奧相繼與洛陽、長沙、福建等21個省、市、工業園區簽訂了節能減排框架協議,幫助用戶提高能效。隨著新奧轉型的深入,其客戶群也由單一的民用、車用轉向大型工業園區、綜合性醫院、大學、機場等多行業。
相比其它技術,“泛能網”概念的提出時間要晚得多。2009年9月初,甘中學與王玉鎖在美國華盛頓去見能源部長朱棣文的路上,向后者提出了這個概念。甘中學當時說,新奧已經有燃氣應用終端業務,也有光伏等生產端業務,迫切地需要一個中間橋梁將兩端連接起來。這個概念和智能電網有些類似,但新奧還擁有燃氣網等輸送物質的網絡,相對而言更全面,因此稱為“泛能網”。
乍聽上去,泛能網有些云山霧繞,但王玉鎖、甘中學等對此信心十足。在他們看來,地方政府重視節能減排的今天,各地都重視能源,原來是分開規劃,供氣的有規劃,供電的有規劃,供熱的有規劃,交通有規劃,卻沒有整體規劃,“未來的經濟是網絡經濟,誰能最先把物質網、信息網和能量網結合在一起,誰就是最終的王者。”甘中學說,“泛能網”沒有失敗的可能,只是面臨著小成和大成的區別。所謂小成,是上百億的收入,而大成則是千億以上的收入。
盡管如此,這項技術到底能為新奧提供多少前行的動力仍需觀察。目前,新奧已開發了二三十個“泛能站”(泛能網的一部分),一切還處于初期階段。最大的兩個項目是青島中德生態園和廊坊生態城的建設。這是兩個城市區域項目,前者的一期工程已經有了一些結果,運營中心和初期的泛能站都已經完成建設。
“我們是服務提供商,按照客戶的需求,對提供的泛能網解決方案收費。”甘中學說。目前,“泛能網”業務里的一些項目已經實現了初步的收益,更大規模的贏利尚需要等到新奧在這個領域積累更高的品牌信任度之后。甘中學介紹,從2014年開始,“泛能網”業務將有一個比較快的發展,2015年將迎來井噴。但是,每筆服務數百上千萬的金額,看起來還很難成為新奧的主力業務。
目前,新奧以甘中學所帶領的技術團隊為基礎成立了智能能源集團,希望以此為主體再造一個新奧。新奧則在技術研發上投入重金,攤到每年的研發費用占比遠高于同行。
這意味著王玉鎖必須與時間賽跑,畢竟新奧不是不愁經費的研究院,亦不是財大氣粗的國有企業,它需要獲取投資回報,“我們正在籌備今年的銷售會議,討論怎樣銷售我們的服務。”王玉鎖說,新奧要把未來的點踩好,早了是先烈,晚了跟不上【《中國企業家》】后有追兵,前有路障,夾縫中的王玉鎖必須付出比國有企業更大的代價和勇氣進行技術研發,才能為新奧找到突圍之路
河北廊坊,王玉鎖坐在自己寬大的辦公室里笑容滿面。他胖了。與前幾年跑馬圈地的風光相比,這位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已甚少在媒體露面。尤其是2012年聯手中石化對中國燃氣(00384.HK)的收購計劃受挫后,王變得更加低調。
“孰輕孰重,我比你更清楚。”提及那次收購,王玉鎖馬上收起笑容,一字一頓地說,“沒有什么教訓,新奧對中國燃氣股價的心理預期就是每股3.5港元。后者不接受這個報價,我們只能放棄,就這么簡單。”
盡管輕描淡寫,但這一收購對新奧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王玉鎖原本希望借此擴大市場份額,并與中石化這個掌握氣源的石油巨頭結成更緊密的聯盟關系,以緩解來自中石油和華潤集團等實力派央企的擠壓。
自1990年代初涉足城市燃氣行業,王玉鎖用20年時間將新奧發展成資產超過300億元的中國最大的民營燃氣企業,在中國大大小小600余家燃氣企業中獨樹一幟。如今,當市場瓜分殆盡,叢林法則行將就木之時,新奧也遭遇越來越大的挑戰,發展空間愈加逼仄。對中國燃氣的收購行動,則被視為新奧應對變局的一次重要嘗試。
盡管收購功虧一簣,王玉鎖并不悲觀。七八年前,王玉鎖開始帶領新奧從燃氣分銷企業向清潔能源企業轉型,前后投入30多億元研發清潔能源的各項技術,“我們進行的是一項比拼耐力的長跑。”王玉鎖告訴《中國企業家》,清潔能源才是新奧面向未來的根本,現在則到了后程跑的關鍵時刻。
在新奧,從6年前展開的通過微藻制造生物柴油的技術研發開始,其技術團隊已經將觸角伸展到了包括薄膜光伏、煤炭清潔利用以及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泛能網”在內的一系列熱門能源研究領域。這種探索一度遇到了很大困難,即使到現在,新奧的眾多清潔技術還沒有任何一項實現產業化。處于傳統能源、清潔能源夾縫中的王玉鎖,面對的是未知的清潔能源利用前景,以及身后強大的國企競爭者,向前成為唯一選擇。
新奧并不壟斷上游資源,這注定了王玉鎖必須付出比國有企業更大的代價和勇氣進行新技術的研發,才能為自己找到突圍之路,“如果是國企老板,這樣長期的投入沒法做,不成的話怎么辦?要對風險負責任。但對新奧來說,你要想走出新天地,走出一片藍海,必須這樣。”王玉鎖說。
然而,留給新奧的時間并不太多。對新奧來說,依靠接駁費和燃氣銷售獲取利潤的盈利模式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王玉鎖必須搶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建立起新的競爭力,為公司的前行安裝一部全新的發動機。
“中國燃氣市場的青春期還有3到5年,最快在2015年就會出現天然氣供過于求的情況。”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告訴本刊記者。如果毫無作為,或是轉型失敗,當傳統燃氣業務的市場完全飽和之時,新奧將不可避免地遭遇天花板,等待它的將會是行業終極洗牌格局中的被動處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