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職場上跟上司或同事起沖突在所難免,為了自我感覺良好,無論爭吵結果輸贏,我們很常把責任歸咎給對方,但這無益于解決事情,而且說實在的,吵架一向都是雙方的問題,沒有誰百分百有道理。與其輸了面紅耳赤或贏了沾沾自喜,為什么不當那位打開彼此心結的人,好好解決爭端?辦公室的戰爭或和平,其實完全操之在己。
Facebook產品設計主管Julie Zhuo征戰職場多年,提出過團隊管理宣言,也建議過應該給予設計師作夢的空間,當然她也歷經大大小小的紛爭,這次她以過來人經驗,提醒我們在聞到火藥味的時候,請回答自己五個問題1:
我反對的是意見,還是人?
先搞清楚:令自己心生不悅的,是對方的意見,還是他的態度和語氣。
有時對方說起話來無禮輕蔑,用字遣詞也有可能讓人誤解,他覺得我無能又懶惰。一個不小心翻了白眼、一個不小心嘴角撇了撇,都可能造成天大誤會,或許自己太敏感,也或許對方真的表現得像惡棍,于是理性拋諸腦后,沖突由此而生。
因此,我們該學著區分「意見」與「個人」,將言語剝離情緒,先心平氣和針對前者回應(例如:你說得不錯,我會把顏色調得柔和一點),接著再就其態度進行溝通(例如:我覺得你剛剛給意見的方式好像有點質疑我的能力,確實如此嗎?)
切忌因憤怒情緒而壞了大事,如果對方真的一針見血就坦然接受,畢竟公司利益才至關重要。當然,這不是要我們一味容忍高傲惹人厭的混蛋行徑,只是不要跟重點混淆了。
我弄清對方的觀點了嗎?
我們有時候會把別人當作笨蛋,所有對方提出的意見一概視為垃圾。有些人的確無能,有些看法確實荒謬,但這些情況其實很罕見。
正常來說,多數人們良善聰明且理智。如果我們在意見不合的時候,能試著耐心沉潛思考,經常可以發現,對方的觀點其實正是自己缺乏的面向。倘若連理解對方真切的意思都做不到,遑論解決沖突。在質疑對方腦子有洞之前,提醒自己先徹底弄清他們真切的涵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