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轉型電商,是中國最為引人注目的商業事件。因為從中國以往的電商經驗來看,尚無成功的案例。傳統企業各種優勢,為什么不能成為電子商務的競爭力。接下來,我們將逐一解碼蘇寧電商。
今日先談談蘇寧最具有優勢的大家電品類,在戰略上存在什么問題,它們錯過了什么?
大家電是蘇寧最有優勢的品類,不僅僅是規模大和廠商緊密關系,還有全國各地的門店配送實力,以及家電專業零售商的品牌優勢。對比競爭對手京東和易迅網,蘇寧強了幾條街了,也就是說無論是商品,價格、服務,還是口碑都要強于競爭對手。其它品類不知道,至少家電能夠做到電商老大這種機會是存在的。當然這是理論上的!
實際上的結果如何?2012年蘇寧易購銷售收入152.16億元(含稅,假設完全真實,很多人都懂的),約50%是家電,那就是76億家電。京東2012年的家電銷售規模,據我所知是100億多一點。
天貓有近500億的盤子,是平臺的,就不放進來比較了。 2013年情況如何?京東的家電上半年增長情況是155%,蘇寧易購上半年整體增長100%多一點。所以隨便算算,至少在2013年是蘇寧家電無法超過京東,也沒任何趨勢表明能夠超過京東。甚至據我知道的實際數據,后面的易迅網已經追的很緊了!
所以過去兩年時間里,蘇寧電商戰略犯了一個重大錯誤。某些專家觀察家分析師胡說八道,說易購要發力日用百貨和圖書增加用戶粘度,要用3C打京東最強的3C。其實蘇寧最大的戰略需求是在于先站住腳跟,就是要先梳理一個品類的市場領先優勢,某個品類成為網購用戶的首選品類,形成自己的口碑優勢。
結果打了兩年后,圖書沒戲了,日用百貨也做的很差,3C也沒打死拖垮對手,但自己的家電優勢卻未能發揮出來!糟糕的是,圖書日用百貨并不擅長,倉儲物流也未到位所以體驗很差,口碑也搞砸了,交易量也沒達到預期,更糟糕的是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京東和易迅網的家電業務發展迅猛,和廠商建立起了關系,減少商品差距,在末端配送,至少在大城市開始站住腳跟,減少配送服務差距。等到蘇寧想起來,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
當然過去一年競爭對手也有失誤的地方,比如815劉強東不該打,至少可以晚一兩年。815讓蘇寧張近東痛下決心改革,改革就是要觸動線下門店利益發力線上家電。而蘇寧為發力電商,在年初的蘇寧組織架構大改革對發力家電也未必全是利,首先采銷統一后,采銷為KPI,忙著線下,而不及線上;其次采銷放線下,線上沒了獨立采購,靈活性更差了,因為前后端是配合協同的;其三,線下銷售是大頭,所以線上給的資源沒那么放的開,價格優勢也沒了。 當然統一有很多好處,很多人都分析了,我就不說了!
總之,丟了家電,蘇寧電商就是丟了立足之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