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到了一定規模,公司的管理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王懷南:首先是風投會有相當大一部分股份,但我們不會允許風投的股份超過團隊的,自己能夠把持自己的步伐很重要。資本架構之下有很多具體的管理問題,好比說公司各層員工的能力和他能不能順應這家公司去成長。現在是一個痛苦的轉型期,很多人都跟不上。謝天謝地的一點是,對于夏先生,對于我自己,對于邵亦波,原始的創業團隊,我們其實在倒著做。我管理過上千人團隊,但從來沒創業過,就來補一個創業課,然后越做越接近以前的感覺。對于很多草根創業者來講,他能夠指揮一個人,五個人、十個人,但他不一定能夠把控一千人的企業。他要更加痛苦地學習守業,走向國際化,恰恰我們就是從國際做回來,銜接就更自然。今天互聯網優秀的公司,包括優酷,古永鏘以前是搜狐的高管,香港人,在美國留過學;土豆網的王微在貝塔斯曼工作過,他們走的路也是這條路,你會發覺今天對創業者要的要求比以前高很多,今天的馬云們很難做起來。
經濟觀察報:創業時的激情會減少么?
王懷南:這事不太可能出現在我身上,我從來沒少過激情,即使以前在谷歌、雅虎,不是我的公司,我只是人家十萬人中的一個,我也做得很開心。我不太覺得事情越做大就越失控,越沒激情。重要的是,如果你仍然認為自己是對的人選,就應當跟公司一塊成長,一塊把事情做大。比爾·蓋茨是創始人,他離開的時候微軟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了,他的職業感遠遠超過別人,但同時創業的激情還在;亞馬遜的頭兒杰夫·貝佐斯,做到今天他仍然有新的發現,Kindle就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蘋果幾進幾出的喬布斯,不管他是不是天才,從iPod到iPhone再到iPad,創業的熱情已經被職業的熱情所替代,而職業熱情是可以催生的。相對來講,有的人就不能,上市以后你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但還拒絕退出那個陣地,公司就很悲慘。
經濟觀察報:你的公司會上市么?
王懷南:會,一定會。以前我們不太講這個事情,因為我們覺得公司的目的不是上市,以上市為導向的公司最后一定要么上不了市,要么上市后反而很慘。一個公司上市是由營運規模和需要決定的,規模和需要其實都是實現商業夢想的附屬產品。尤其在這個行業,只要服務好媽媽和孩子,一切都會來。
但是我想,公司到了一定規模以后,上市也是一種責任,是對跟了你那么久的員工、冒了那么大風險投錢給你的投資者、對合作伙伴和每個創業者家庭的回報。通過上市也可以加快我們國際化的腳步。但今天我仍然不希望員工一天到晚朝思暮想上市的事情,只是說我一定會做。
經濟觀察報:聽上去寶寶樹最終會變成一個教育機構,網站只是附屬品?
王懷南:我講一個例子,你就會馬上改變想法,如果有一天所有三歲以前的早教內容都出現在你的iPad上會怎樣?所以網絡是教育平臺還是互聯網平臺,其實已經是模糊了,你的手機是交流工具還是娛樂工具,今天在iPhone的世界里已經無所分辨了。所以,未來2-3年內我們將不知道寶寶樹是一家教育公司還是一家媒體公司,還是一個互聯網公司,那已經不太關鍵了。世界本身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已經超越我們的想象。
經濟觀超報:創業為你自己帶來了什么改變?
王懷南:最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不害怕甚至歡迎變化。可能大年三十你的腦袋中還不斷有新東西出來,但那種不確定性已經可以很從容地應付,很多以前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現在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