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的疲倦
相對于博客、微博而言,“切客”是一個新生事物,據國內領先的社會化商業(yè)資訊提供商CIC數(shù)據顯示,美國“四方網”用戶2010年12月超500萬。但國內多數(shù)“切客”網的用戶基數(shù)還很低,仍處于起步階段。襁褓中的嬰兒總是惹人愛憐與呵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是否能夠跳出網友喜新厭舊的規(guī)律?
一些資深“切客”網友已經開始感到疲憊。網友“小圖兔”對《IT時報》記者說,“如果每天打開網絡全是‘簽到’,那不是垃圾信息嗎?如果‘簽到’上癮,到最后就不是你玩它,而是它在玩你了。那樣的‘簽到’到底有什么意義,只是證明到此一游?”
由于一個人每天去的地方畢竟有限,一些“簽到”族為了積分、徽章等獎勵,開始玩起了“穿越”。所謂“穿越”,就是同一時間在不同的地方“簽到”,仿佛擁有“任意門”一般,其實哪兒也沒有去。因為除了手機自動定位,大部分網民都是通過手動發(fā)微博,“穿越”在技術層面上完全可行!叭绻蠹叶纪妗┰健瓦`背了‘切客’游戲的初衷!本W友“小圖兔”說。
除了“穿越”,“切客”的隱私性問題也令不少玩家頭痛不已。網友小宋說,“我每天回家都簽到一次,如果某天忘了簽到,別人就會以為我在外面過夜,更頭疼的是,一些不熟悉的網友得知我的行動路線,還到相關地點來‘認識認識’我,把我嚇了一跳。”
身為科技記者,申申對“切客”也有自己的認識。他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切客”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一些中國用戶不喜歡讓自己的行蹤暴露到網上,“尤其不想讓領導知道”。所以很多“切客”網站都在轉型,或者與SNS結合的更緊密,或加入團購元素。申申認為只有線下的商家認可“切客”價值,“切客”網站才會更好。
對話
街旁網CEO劉大衛(wèi):我們在為自己的年代服務
IT時報:你認為“切客”相對于傳統(tǒng)的網絡社交方式,有什么特別之處?
劉大衛(wèi):最大的特點是交互方式的改變。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手機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扒锌汀闭琼槕诉@種趨勢,為人們提供一種移動社交,可以改變網友的社交習慣。“切客”將虛擬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融為一體,這也是和純粹的線上交流不同的。
IT時報:你認為“切客”如何應對泄露玩家隱私的問題?
劉大衛(wèi):“切客”泄露隱私的問題確實存在,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最大的機會”。因為一切都從零開始,我們會幫助網友重新建立自己的“切客”圈子。這樣的圈子是小眾化的,是所有愛好“切客”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家可以充分交流和溝通。
IT時報:有些網友為了積分和徽章等獎勵,采用“穿越”等方式簽到,這是否違背了“切客”的初衷?
劉大衛(wèi):確實存在這樣的網友,有些人是為了徽章、優(yōu)惠券等等,有些人純粹圖個好玩。就像在微博上,也會有人發(fā)一些毫無意義的話。其實,這樣做的話,會影響他在“切客”中的好友關系,會遭到他人的排斥和反對。
IT時報:2010年以來,提供“切客”服務的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街旁”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
劉大衛(wèi):我們的團隊很年輕,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我們在為自己的年代服務。在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注意保持獨立性,同時和大公司、大的門戶網站合作。比方說,我們和新浪微博、開心網都能同步。中國很大,一款產品不可能只有一家公司做,競爭在所難免的。我們會專注于做好自己的事,培養(yǎng)自己的用戶。最好的成長方式不是靠資金的投入,而是口碑。服務這塊很重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