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 黃金T+D被銀行強行平倉
去年,國際金價大幅飆漲,國內投資者熱情高漲。各家銀行敏銳地嗅到了這一新的盈利時機,紛紛推出黃金T+D業務,力圖為自己的中間業務賺取更大利潤。然而去年8月31日,因上交所黃金延期品種價格劇烈波動,從開盤的271.90元漲至289.32元,致使民生銀行交易系統對保證金不足的客戶自動平倉。這一“強平”事件,令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民生銀行將事件歸咎于 “國際現貨黃金價格快速上漲”,該行的做法引起投資者極大不滿。
去年11月初,上海黃金交易所針對“強平”事件做出規定,一旦爆倉,銀行必須采取“隔日強平”的方式。
商報點評:不承認自身系統的漏洞,反而怪罪于客戶,這充分顯示出客戶在金融環境中實為弱勢群體。對投資者來說,國際金價屢創新高,投資熱情只增不減,但是作為一種投資品,黃金絕非只漲不跌。在高金價下,市場大幅波動是常態,良好心態才是“炒金”關鍵。
案例五 銀行理財產品變保險
銀行保險銷售人員的騙術層出不窮,一不小心存款就變成保單,大部分“被騙保客戶”都是中老年人,正因為對銀保產品的不了解加之誤導銷售導致受騙。
一位曾經被誤導的客戶回憶說,由于之前在建行做理財產品,得到一些分紅,于是特別信任該行的理財產品。去年4月,60歲的老母親帶著積蓄去建行存錢,當時,一位身著建行工作人員制服的銷售人員建議買一款期限3年的理財產品,只要將錢存滿3年,就會得到高額分紅。一年后,該工作人員打電話來提醒續保,老母親才了解到自己購買了3份新華人壽的紅雙喜新C款兩全保險(分紅型),如果不續保,就扣除30%的退保費。
商報點評:去年11月,銀監會下發了銀保新規,要求銀行撤走保險公司駐點銷售人員,同時銷售時要聲明產品為保險產品。誤導銷售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然偶有發生,所以提醒銀行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認真了解產品,閱讀細則條款,不理解的應及時向相關人員咨詢。
案例六
舊車保險賣出新車價
“我在上車險時,并沒有人主動告訴我車損險是按新車購置價定保,更沒有人提示我可以有別的投保方式。”車主高先生憤憤地表示,車子開了好幾年,已經舊了,可車損險卻一直都是按照新車購置價計算。
據了解,這種“舊車按新車投保”成為行業潛規則,每年騙取數以億計的保費。車損險并非屬于強制險,車主可以選擇投保或不投;如果選擇按新車購置價的1%,則一般性車損全賠,全損按車實際價值賠付;選擇按實際價值投保,保費降低,但發生一般性車損,保險公司也只按照車輛折舊的比例賠付,但多數保險公司卻并不主動提出。后高先生與平安保險對簿公堂,2010年11月法院判決平安車險敗訴,責令按舊車價值,而非新車價值,退回原告多繳的保費。
商報點評:如果保險公司在承保時按新車收取保費,出險后應也按新車的價格來理賠才算合理。但是,車輛實際發生全損后按照車的實際價值賠付,這顯然有失公平。但目前業界對此爭議比較大,多方專家建議完善車險細則,加強行政監管,遵循適度向消費者傾斜的理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