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提供的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6日,有16家A股公司披露了持有創投公司股權的情況,持股比例低至21%,最高則為全資持股,如沃華醫藥(002107)全資持有山東沃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杉杉股份(600884)全資持有寧波杉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而全部上市公司中,有超過50家公司不同比例持有創投公司股權。
根據長江證券梳理的創投子公司占上市公司凈利潤占比,大眾公用(600635)、綜藝股份(002207)、錢江水利(600283)、電廣傳媒(000917)和魯信創投(600783)等創投業績占比相對較高,其中綜藝股份參股的江蘇省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凈利潤占比提升較快,創投業績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影響尤為顯著。
綜藝股份2011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6億元,同比增長16%,而其持股53.85%的江蘇省高投全年實現凈利潤3.7億元。江蘇省高投在清科研究中心評選的2012年IPO退出VC/PE機構前十強中排名第一。其在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20日期間共有15個項目退出,平均賬面投資回報倍數達到34.11倍。
北京城建(600266)持有30%股權的深圳市中科招商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退出12個項目,排名第二;大眾公用持股13.93%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退出13個項目,列第三。平均賬面回報倍數分別為5.64倍和4.75倍。
電廣傳媒旗下則擁有三家達晨系私募基金平臺,分別涉足創業投資、藝術品投資和并購基金領域。其中,達晨創投2011年完成投資22.46億元,完成60個項目投資,目前已經累計投資項目151個,投資金額44.18億元,至2011年末累計上市20個項目,實現凈利潤1.38億元。
IPO市盈率下滑
創投賬面回報走低
近兩年,創業板的“三高”現象引起投資者和監管層的關注。此后,隨著創業板降溫,以及實體經濟走低帶來股市低迷,IPO市盈率也節節回落。
2011年,兩市新上市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整體繼續呈下滑趨勢。據Wind數據統計,2011年上市的282家公司首發平均市盈率約為45倍,比2010年的55倍降低了22%。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11年深圳中小板發行市盈率由1月的67.8倍跌倒12月的37.87倍,上海證券交易所由1月的71.14倍跌至12月的32.08倍,深圳創業板則由1月的87.35倍跌至12月的37.72倍,在三個市場中跌幅最大。
2011年新上市公司的首發市盈率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從個股的攤薄市盈率來看,2011年1月7日首發上市的新研股份(300159)以151倍居首,同在1月13日首發上市的雷曼光電(300162)和先鋒新材(300163)分別為131倍和123.81倍。據Wind統計,2011年超過100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僅有5家,而2010年為11家。而發行市盈率最低的新股則是桐昆股份(601233),其發行市盈率僅為12.22倍。
今年以來,隨著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日趨成熟,IPO市盈率走低的趨勢也得到加強。統計顯示,中小板首發平均市盈率為28.54倍,創業板34.24倍,主板25.60倍,而去年同期各板塊的平均值分別為42.68倍、51.42倍和38.45倍。
IPO市盈率下滑,前期在企業未上市時“設伏”,期望通過上市獲得高額回報的創投大佬們無疑最為失落。VC/PE通過被投企業境內上市實現退出的難度顯著加大。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VC/PE機構境內IPO退出節奏明顯減速,平均賬面回報水平也有所回落,而這一現象也已經迫使一級市場估值下調,機構投資速度減慢。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1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有VC/PE支持的共有141家,占比達到一半。但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企業境內上市節奏較上半年明顯放緩,除8、9月外,每月上市企業數量不超過20家。進入2012年,前2個月境內上市企業數量更是不到上年同期的半數。從VC/PE支持情況來看,自去年10月起,VC/PE支持的境內上市企業有所減少,但仍在上市企業中占據了較大比重。
隨著二級市場估值的回歸,VC/PE境內IPO退出賬面回報倍數也呈現下滑。自2011年6月起,VC/PE境內IPO平均賬面回報介于3倍和6.5倍之間,而此前,在2011年上半年及2010年,月平均7-8倍甚至上10倍的回報水平也屢見不鮮。清科研究中心人士表示,目前來看,“上市=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
除了上市公司首發市盈率下滑導致創投收益下降外,創投市場募資量不斷增長,創投競爭加劇導致項目投資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創投的回報水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