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長孫愛民的幸福生活,似一部喜憂參半的以中年財富者為主角的小制作電影。
身家數十億的孫愛民(化名)剛剛退休,過去他是一個礦上企業的廠長,管理著幾千號人游刃有余,如今卻在為該究竟如何打理個人資產而煩惱。思前想后,他下定決心拿出其中的3億元做投資,而不知道從哪里得到消息的銀行和各種機構聞風而動——這些天來孫愛民不斷接到各種投資信息,其中推薦的股權投資基金(PE)就有三家。
在商界闖蕩多年,對股權投資孫愛民有濃厚興趣,這種投資門檻高、風險大,但收益率也比較高,符合他的胃口,但是究竟該如何選擇?他在焦慮中慢慢觀望。
選項目:靜靜旁觀
孫愛民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查了查清科的數據,2011年有235只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成了募集,是2010年的2.87倍,其中已經披露募集金額的221只共募集了388.58億美元,同比上漲40.7%。
焦慮中,孫愛民眼前時而浮現一個人:民生銀行私人銀行投資顧問李成(化名)。作為民生私人銀行的客戶,孫愛民心中明了,私人銀行是一個既能免費使用又比較專業的渠道。
正如他所料,李成陪他參加了三家PE的路演(包括民生銀行推薦的一家PE),這位西裝革履儒雅精干的銀行小伙子還在現場頻頻發問。
“你說企業可以上市,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不能上市,對賭條款、回購協議是什么樣的?”對股權投資而言,企業上市是獲得收益的主要途徑,因而被李成盯著不放。
小伙子還眼尖地發現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公司要上市,但前三年主營業務占比都不到50%?未來怎么去突出主營業務占比?”“訂單增加?訂單從哪里來?是靠行業總體規模增長、人口增長、還是渠道增長?為什么你說有爆發性增長?”
李成不依不饒地和PE方進行著辯論,孫愛民則在一邊靜靜旁觀。
這正是孫愛民想要的。為了避免替他做出決定,李成事先也已經告訴他,只能夠從中立角度提供一些觀點,但不會做出決策性的評估。在三場路演期間,李成都謹慎地恪守職責,并且從各種角度向基金公司提問。
相對于一般的PE,私人銀行所推介的PE相對更加靠譜一些。一般而言,銀行會按照一些標準進行篩選。比如,會從基金的過往業績、團隊的經驗、投資策略、儲備項目、投資原理和流程等方面多維度對PE進行考察。更加具體問題包括,基金的規模、LP(有限合伙人)中有沒有專業的投資機構,有沒有保險機構,有沒有社保基金,基金過去的投資業績如何?多少項目是主投,多少是跟投,退出了多少?投資風險的流程是什么,投資經理有多少?已投資項目的估值是多少,究竟投資人獲得了多少等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