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電商
如曹國偉所說,入股麥考林,是新浪邁入電子商務的第一步。布局電子商務,卻是壓在新浪胸口由來已久的一塊石頭。早在1999年,新浪即推出“新浪商城”,此商城為國內最早的電子商務平臺之一。幾乎與此同時,馬云的B2B商務平臺開始啟動,如今阿里巴巴B2B、淘寶C2C、支付寶和阿里軟件等子公司布局已然浸透完整產業鏈,逐步清晰的電子商務王國雛形浮出水面。隨之崛起的亦有當當、京東商城等等。在電子商務的道路上,新浪的起步較早,卻沒有占據先機。
如今當再次進軍電子商務,也是新浪觸角延伸的一步。曹國偉多次強調,“新浪已經是中國最有影響力、最成功的新媒體公司,正慢慢向產品型的公司轉型。”稍加留意,還可發現,從2009年開始,在曹國偉率領新浪管理層進行MBO之后,他就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電子商務將會是新浪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
對于新浪來說,布局電子商務理想的切入口,無疑是如今極具人氣的微博。曹國偉也一度表示,希望新浪微博服務會逐漸發展成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與麥考林的合作,無疑能借助電子商務將用戶價值最大化。對于新浪而言,麥考林最有吸引力的DNA即是電子商務,并且有品牌和規模基礎。在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看來,新浪的互聯網用戶都是成熟又具有購買力的消費者,新浪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能夠給新浪的用戶帶來整合效應,給他們提供購物便利。
真正讓外界感興趣的還在于二者合作,引發的關于“電子商務 微博”模式的無盡猜想。目前,關于合作的細節并未披露太多,但據麥考林方面透露,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譬如用戶一旦成為麥考林在新浪微博上的粉絲,在麥考林麥網的賬號即可生成;麥網用戶可以直接在微博上發布信息,組織商品信息、購物評價等活動,進一步挖掘潛在用戶等等。
事實上,目前的這些想法確實還算不上新鮮。也并非所有的聲音都看好這場局中局,德意志銀行在隨后發布的對新浪的投資報告中,以利潤率有壓力與監管方面存在風險等為由,下調目標價至54美元,并維持其“賣出”的評級。
門戶網站的電商江湖
早先曹國偉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談得最多的即是新浪向產品型公司的轉型,如今他最愿意談的是微博。在未來的新浪版圖中,能有機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地或許就是電子商務。借微博取道電子商務,為新浪的盈利模式變陣 出一條新路來。
在此之前,業內已有預測,電子商務或將成為中國門戶網站競爭的新戰場。
盡管在此之前,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的淘寶已經在江湖上占據霸主地位,余下的份額仍然值得眾人爭搶。借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于兩會期間最新公布的數據,未來5至10年,我國電子商務還將有5至10倍的成長空間,預計到2015年,電子商務網上消費者將從2009年的1.5億人增長至5億人,電子商務網上零售交易額將從2009年的2630億增長至2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將從2009年的2.1%增至7%。屆時,我國將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擁有世界第一的電子商務應用規模。
實際上,門戶網站們在電子商務上的布局早已悄然展開。
2010年下半年開始,網易已經頻頻出手電子商務,先是推出“團長”,隨后又推出B2C在線商城,具備話費充值、網絡游戲直充、彩票購買、個性印品定制等多種生活服務。2011年1月,再次高調推出奢侈品網購平臺“網易尚品”。盡管針對于此,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表示僅僅是嘗試,但從目前的布局,加之支付工具“網易寶”的推出,顯然并非試水那么簡單。
而騰訊方面,除去眼下與Groupon合作進軍團購,其早已借助龐大的QQ客戶端,在電子商務埋下伏筆,按照騰訊的構想,QQ商城、拍拍網是通過電子商務與社區結合的角度,用騰訊本身用戶資源優勢發展電子商務。據騰訊人士分析,從拍拍網到QQ商城,再到財付通支付平臺,騰訊也是想以不同的平臺,整合龐大的QQ用戶資源,在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擴大營銷規模。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方盈芝看來,門戶網站們發展到目前的階段,布局電子商務,是顯而易見的趨勢。但是,從目前的情形看,大都還在起步,仍然處于不溫不火的階段,需要根據各自的優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騰訊為例,QQ的用戶基礎雖然龐大,也存在廣而雜的特點,騰訊需要進一步地針對用戶的特點進行用戶群分析與市場細分。而從新浪此次入股麥考林來看,一方面可以借助麥考林探索微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對規模企業的了解,為今后自身的電商布局做鋪墊不失為一條良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