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民林先生原本在某知名購物網站上開了一家小店,每個月能有數千元的收入,但最近卻因賬號被盜,耽誤了正常營業不說,還連累多名買家被騙錢財。黑客在盜用林先生網店期間,把木馬偽裝成商品資料發給買家,在買家購物時偷走了網銀支付的資金。這樣,買賣雙方都成了受害者,不知該向誰討回損失。
林先生的遭遇絕非個例。此前一位網名為“千鳥”的網友說,他在網購郵票時誤中木馬,銀行賬戶失竊5.4萬元。
網購木馬愈演愈烈,人們該如何看好自己的電子錢袋?受害網民蒙受的損失又該由誰負責?記者為此采訪了360安全專家石曉虹博士和北京市律師協會委員包華律師。
網購木馬是如何作惡的
人們一般會認為,只有網絡“菜鳥”才會導致賬戶失竊,但“千鳥”等網友卻是不折不扣的“老鳥”,網齡在10年以上,并且供職于一家互聯網企業。
網上竊賊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行竊的呢?360安全專家石曉虹博士說,黑客作案分為3步:第一步是利用一家網店發布低價商品信息,這家網店可能是黑客自己注冊的,也可能是盜用的信用度比較高的網店;第二步,把木馬以商品資料、圖片的名義用聊天工具發給買家;第三步,如果買家運行了木馬,本來應該支付給賣家的錢,就會被木馬劫持到黑客賬戶中,而不是像正常網購流程一樣進入賣家賬戶。
石曉虹說:“和普通木馬不同,網購木馬并沒有公開的傳播渠道,通常都是由黑客單獨發給受害買家。而一般網民不大會觀察網址的跳轉,因此也不能把網購安全問題全部歸結為用戶缺乏安全意識。而專業的安全軟件預警功能,可以給買家一個提醒”
網購被騙2000元即可報案
林先生的網店被盜后,受害買家指責他的網店散布木馬程序,而他的商品信息被黑客刪改得一塌糊涂,網店也沒法繼續再開了。
北京市律師協會委員包華律師說:“根據我國《刑法》的相關規定,黑客劫持網購資金行為已經構成了詐騙,量刑起點在2000元左右。即便黑客作案的單筆金額很小,也應該按照多次作案的金額累計。”
包華律師說,如果黑客多次在網購中實施詐騙,即使沒有騙到錢也要擔負刑事責任。而對公安機關來說,不僅需要通過網絡環境偵查,還要涉及對大量支付平臺的調查取證。畢竟,黑客通過木馬竊取了贓款,最終都是通過各個電子支付平臺把錢轉移出來。
包律師認為,無意丟失了賬號的店家是受害者,中木馬的買家更是受害者,但店家對買家不存在賠償問題,電子商務平臺需要自證自己并無過錯。
但事實上,有些受害買家發現付款賬戶出錯后,緊急聯系電子支付網站凍結黑客賬戶,個別網站并沒有相應的應急措施,使黑客偷錢得手后能迅速把贓款轉移出去,立即轉化為手機充值卡、游戲點卡等商品,從而順利將錢“洗白”,已經形成一條有組織的網購木馬產業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