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成本
計算成本可太容易啦,人人都會,這里簡單地提一下吧。
2.1 固定成本
包括:人員工資、房租、保險、職工福利費、辦公費等。
2.2 可變成本
原材料、包裝、運輸、直接人工成本等。
2.3 銷售成本
廣告、銷售、客戶服務的成本。
2.4 設備投入
裝修、辦公家具、電腦、服務器、生產設備等。
2.5 稅務
和收入一樣,成本也是在時間框架里一點點發生的。如果你將成本細化到每個月,你馬上會發現很多成本并不是在公司開張那天一次性付出的,比如你預計需要30臺服務器,但是它們并不需要在第一天就全部到位,而是隨你網站的流量增加而一臺臺增購的,說不定你要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才會達到30臺服務器,而那時候你公司的收入也許早就進來了,因此創業公司沒有必要一下子融很多錢,也許弟兄們幾個自己掏錢湊一下,創業公司就可以啟動了!
再比如,廣告費支出,也不是第一天就一筆幾十萬、幾百萬地打出去,廣告費在你的預測中應該是“銷售費用”,出這筆錢的目的是為了產生銷售收入,因此每一筆廣告費花出去,就必須有一筆銷售收入隨之流進公司里來,不然廣告費就是打了水漂。在實際操作中,一個月廣告費打了出去,銷售收入卻沒有進來,那么下個月的廣告支出就必須立刻停下來!也許頭腦靈活的CEO會問:那么花在公司形象和品牌建設上的廣告費應該怎么來計算呢?問得好,嘿嘿,創業公司CYE可沒有那個福份去做什么品牌廣告啦、形象廣告啦。創業公司的廣告大概都是促銷廣告,都得和銷售收入捆綁在一起,創業公司的廣告如果不能使銷售收入直線上升,談別的全是瞎掰。
3. 分析和調整
當你把每月的收入預測和成本預測對應著放入同一個時間框架中,就出現了一幅美妙的創業公司命脈圖:現金流!
留心找到“收支平衡點”,把收支平衡點之前的所有費用加在一起,就得出了你需要為創業公司準備的資金數目——如果有投資人問你需要多少錢,就給他這個數字吧,不多一分不少一分,你再也不必抓頭皮支支吾吾模棱兩可的說什么“給個500萬吧,要是有200萬也行”的空話。
檢查主要數據之間的關系和比率,確保能從財務預測的數據中看到這家創業公司的業務是健康和合理的,必要時,還需要調整、平衡收入和成本之間的關鍵比率,當然,調整的原則依然是回到你每月的原始數據里去分析它們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毛利率。隨著時間的延伸和業務擴展,創業公司的毛利率可能會從10%增加到60%,甚至更高,這就是創業公司的生命力所在。
——營業利潤率。公司里的管理成本是相對固定的,隨著收入的增長,它占總成本里的比例越來越小,營業利潤率便會大大提高。
——增長率和規模。有了財務預測表,創業公司的年增長率也一目了然,看看什么時候能達到創業板IPO的標準,看看你的公司是否對投資人、股民具有吸引力?
創業公司的財務預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月都應該進行仔細的對照和監控,要根據運營情況相應地進行調整,使之更符合現實、更加優化,如果實際情況和預測總是相差甚遠,要及時找出原因,使情況迅速好轉,否則應該當機立斷停下來,重新考慮創業公司未來的策略。
建議你做兩份預測,一份就是以上所說的“保守的”預測,這樣你能對創業公司的底線胸有成竹,即使出現不測也不會大驚小怪;另一份預測是“樂觀的”,看看在理想的情況下,你是否能做得更好更快,迅速把企業做強做大,早日創造IPO奇跡,“樂觀的”預測會讓你的創業理想插上翅膀,給你無限的工作沖擊力!
創業公司財務預測的關鍵,是對公司未來收入做比較現實的假設。照以上方法做出來的預測,忽悠VC絕對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創業者你再也忽悠不了你自己!你再也不會渾渾噩噩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待哪一天創業公司的業務突然走好運紅火了起來,財務預測像是給了你一副火眼金睛,使你看清了每一天的任務細節、自己必須踏出的每一個腳印。總之,財務預測首先是用來監督你自己的行動的,其次才是丟給投資人看看的。
需要提醒第一次的創業者,你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證創業公司的帳上有不少于6個月的現金儲備。原因有二:
1. 創業公司只要賬上還有錢,有現金在繼續流,就死不掉的,呵呵;
2. 完成一輪融資,通常需要6個月時間,創業公司需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讓公司能堅持到投資人的錢進來的那一天。
還是一句話:現金流不能斷,“現金流”是創業公司的命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