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國際動漫節近日在杭州落幕,參與人次達到了208萬,吸引了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461家中外企業參展。期間共簽約項目165個,涉及金額104億元,現場成交42億元人民幣,總金額達146億元。無論從規模還是參與度,從成交額還是帶動力等方面考量,杭州動漫節已成為國內同類節慶的領頭羊。據杭州旅游部門統計,動漫節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吸引了20多萬來杭游客前去參觀,并帶動了白馬湖周邊如杭州樂園等旅游景區,僅售賣動漫衍生品的“動漫集市”銷售額就達110萬元,足以體現動漫的市場價值。
但這樣的市場價值體現,在目前諸多熱衷于發展動漫創意產業的地方并不多見,很多“基地”空置、公司閑置、作品難產,政府投入的公共資源遲遲無法見效。動漫產業究竟如何發展?“杭州模式”或可借鑒。
營造動漫“生態圈”
八年前,杭州在動漫產業領域還是默默無聞,如今,杭州擁有全國原創動畫的1/6,優秀動畫的1/4,在全國動漫產業格局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至2011年,杭州共有在冊動漫企業270家,從業人員超過2萬,全市動漫游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0.43億元,利潤總額達19.5億元。異軍突起,后來居上,杭州是如何做到的?
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動漫節節展辦主任汪小玫告訴記者,杭州是以一種“生態學”概念在培育動漫產業。在一個健康循環的動漫生態圈里,人才是關鍵因素,他是種植者,同時需要土壤——企業與基地、陽光水分——政策護航、氣候——城市色彩必不可少。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杭州城市定位的戰略基礎之上的。杭州是資源小市,沒有港口、沒有礦產,但是文化底蘊深厚、城市風光優美,特別適合文化人士生活創作,因此選擇以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城市產業轉型、推動城市整體發展,肯定是沒錯的。
播撒陽光雨露,政策導向為先。2005年,杭州市就發布了鼓勵動漫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主要面向企業、媒體和人才三個方面,之后每年都根據發展情況加以補充完善。從2010年起,杭州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動漫游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7000萬元,用于支持動漫游戲作品原創、動漫節承辦、產業研究以及對企業和各類平臺建設的資助、獎勵和貼息等。汪小玫說,其實許多政策在其他城市也有,但杭州為什么能夠形成集聚效應?這與杭州的城市特質分不開,也就是“氣候”——處處有創意的氛圍,人人有創意的文化心理。
因此,所謂“杭州模式”,是將動漫產業置于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之下,以開放的形態與文創產業聯動運行。以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創建“動漫之都”為目標,以中國國際動漫節為平臺,以全國領先的產業政策為保障,以名家名企名校為支撐,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為導向的一種產業模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