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沖擊之下,傳統零售企業的求生指南
有了服務、體驗、社交娛樂優勢,該再把互聯網的價格、品類多樣性優勢學會
面對電商的沖擊,傳統零售的業績與利潤都在下滑,行業進入慢增長時代,傳統零售正在自我迷失。不認清現狀和轉變思路怎么行?宏源證券的分析師陳炫如和易歡歡撰寫了巨長巨有料的行業研究報告《新商業文明,激蕩十五年》,其中詳實分析了百貨、超市、專業連鎖、便利店等傳統的線下零售業態在互聯網時代的SWOT,并針對各個具體行業給出了轉型建議,要點為:
——百貨在面對線上沖擊時應加強體驗消費模式,發展“小而美”,放棄長尾做大而全,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發展高毛利業態;
——超市業態在目前情況下發展生鮮、蔬菜方面可以維持競爭力,發展O2O模式;
——專業連鎖商店可以分享移動互聯網紅利;
——便利店在嵌入社區的基礎上可做信息傳遞中樞。
總的來說,蝕利模式終結,傳統的零售企業應走向以消費者為核心、能給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新商業模式。而給客戶創造的價值包括:價格、品類多樣性、服務與體驗、社交娛樂。其中,價格、品類的多樣性,是互聯網的優勢;服務與體驗,社交娛樂,是現有實體門店的優勢。
(一)百貨:小而美,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中國,百貨這種以定位大眾消費,以運營多品類、優質商品的模式已經發展到了盡頭。以價格低廉、品類眾多為優勢的電子商務和以休閑娛樂餐飲為主體、注重設計、注重高端奢侈消費的大型綜合類購物中心會飛速發展并逐漸取而代之。
百貨的優勢在于其擁有線下門店,且大部分處于商業中心,很多的國有上市百貨都有1-2家地點處于傳統核心商圈,對于那些已經完成CYE固定資產折舊的老門店,現有模式帶來的現金流尚能維持職工薪金。但是百貨同質化非常嚴重,并且其國企的體制、不夠到位的激勵和相對較低的人員素質成為明顯的短板。在百貨試圖嘗試電商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況,信息化管理能力欠缺,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困難。
在面對外部惡劣的生存環境的沖擊,百貨門店出現分化。位于核心商圈,且擁有自有物業門店,同時體量在3萬平米以上的百貨,尚有生存空間,可以進一步發展高端、增加體驗、餐飲、娛樂。而面積1-2萬平米自有物業門店只有變賣價值或者改擴建。租賃物業的小體量門店將面臨關店潮。從資本價值角度看,門店、地段有被并購價值、出售轉讓價值。
在大眾百貨受電商F2C、B2C沖擊嚴重,高端奢侈品品牌商,直接網上開店(Amrni、Dior)、海外代購的沖擊下,百貨需要重塑體驗娛樂消費新價值的商業模式:
(1)增強客戶體驗。增強客戶體驗的方式是豐富完善傳統百貨店功能,營造高端客戶的VIP體驗達到增加客戶粘性。發展O2O模式,對于線下百貨,可以發展高端、設計師、主題百貨、主題商業(母嬰、時尚、醫療、教育)。而線上百貨以銷售長尾產品為主。百貨可充分利用O2O,舉辦線下活動,將客戶從線上引流到線下。目前,以海印股份為代表的企業,依賴極高的經商頭腦、及非常勤勉的工作熱情在探索這種模式。
(2)“小而美”是發展的方向。突破口是優化調整百貨品類,通過精選商品類別、甄選品牌、定位高端時尚的體驗式購物。放棄長尾做大而全,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北京的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及上海K11將寫字樓、酒店、購物中心融為一體,突出主題,縮小目標客戶群體在25-45歲之間的高端白領消費,已經開始引領城市綜合體的新發展趨勢。
百貨業態SWOT圖
線上沖擊之下:傳統零售企業的求生指南
(3)發展高毛利業態。如房地產、建設城市綜合體、金融服務、發展自營模式開發自有品牌,向產業鏈上游發展。這種模式比較容易效仿,建設及回收期比較漫長,大多數往T2到T6逐步下沉,有的甚至做到縣城。目前A股的代表企業有南京中商、新華都、昆百大。港股上市的華潤置地、未上市的萬達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優秀。
(4)轉型做專業店。對于實體、體量小門店,發展服裝、家居清庫存渠道。該模式目前尚未看到,但已經有網上專業特賣,很容易效仿,尚處于CYE藍海。國外有幾家優秀的代表企業,例如Ross Retail(主要經營折扣服飾連鎖店和家居飾品店)、TJX(美國和全世界的服裝和家庭時尚低價零售商)。
(二)超市:物流冷鏈的完善將使商超接受電商的強大沖擊
對于超市業態而言,其龐大的線下門店網絡構成了主要優勢,但由于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靠薄利多銷,高流轉生存。在租金上漲、人工上漲的環境下,超市只能獲取微利甚至虧損。目前,以一號店為代表的電商壯大,銷售日用品類、洗化類高毛利產品。屈臣氏以其美容保健品牌被稱為品類殺手,新的生鮮電商也相繼興起,如順豐優選、沱沱工社、一號店生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