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將成中國經濟“未來鯊魚”
央行6月21日發布央行令,制定并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范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辦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非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手機等信息技術廣泛參與支付業務。據統計,中國的在線支付市場在今年一季度達到了2080億人民幣的規模。在第三方支付發展迅猛的同時,一些通過第三方支付來進行洗錢、參與境外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也開始出現,并進入監管部門視野。業內人士認為,央行出臺新規的目的是為了規范行業發展,新一輪的第三方支付將迎來一次內部洗牌。
其實,在《辦法》推出之前,在坊間就一直流傳著國家要對第三方支付業務有個新的整頓,因此,一些從事第三方業務的企業就提前做出了反應。據中國人民銀行網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共有260家非金融機構法人按要求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交了支付業務登記材料。在《辦法》推出之后,作為第三方支付的企業也都不同的感觸,為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看看他們是如何來解讀央行推出的《辦法》?
《辦法》給第三方支付
名正言順保護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截止到2010年6月底,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企業數量達到320家。而在這個市場中占份額大也是屈指可數,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財付通、易寶支付和快錢等。
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出臺《辦法》對第三方支付業務起到了重要的意義。因為,辦法消除了整個行業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是對第三方支付企業一個名正言順的“保護”,這將有利于電子支付行業長遠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易寶支付符合《辦法》中相關規定,已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完全有信心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
《辦法》中對于注冊資本的限制,客觀上提高了行業門檻。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測算,按照《支付業務許可證》申請門檻的規定,符合申請全國性支付公司許可證的公司初步統計僅有支付寶、易寶支付、財付通等少數幾家公司。而目前全國支付公司中有一半的注冊資本達不到3000萬或1億元的許可證申請門檻,余晨表示,1億元注冊資金的門檻,將使一大批中小型支付企業面臨出局或縮小業務范圍的風險,在無法增資的情況下,一半的企業將要離開。
對于央行對支付機構接受的客戶備付金管理的規定,余晨告訴記者,此規定對C2C和擔保支付型的公司影響比較大,因為他們沉淀資金比較大,而對易寶支付來說,這一規定沒有影響,因為易寶支付不做擔保。易寶支付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向商戶收取手續費,并在2008年、2009年就以此實現了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