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的比喻,不僅僅可以放在婚姻上,更可以放在繼承家族企業上。很多人看來,比起一般的創業者,富二代不用艱苦創業就可以繼承家產,令人羨慕。但是在繼承了家族企業的二代甚至三代來說,這并不是輕松的事情。
廣東華綸紡織集團的梁偉揚從父親手中接手華綸紡織集團時,其年營業額突破10億元,工廠從順德擴展到高明、肇慶、三水和山東青島等地。然而父輩們起早貪黑、兢兢業業,梁偉揚雖然敬佩,但也覺得他的父親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帶傳統產業走向新生
雖然是家族企業,但梁偉揚并不滿足于僅僅從事傳統紡織業。
在華綸紡織集團歷練幾年,梁偉揚參與了集團股份制改造。當他發現傳統產業的瓶頸難以突破后,就從家族企業中抽身而出,組建中國紡織行業網,作為紡織交易的平臺。此后,他又進入金融市場,從事金融衍生產品和黃金期貨交易,并且到美國金融市場組建私募基金進行投資。當他發現生物科技產業潛力無限,開始與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復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拓基因科技的下游應用產業。
對于梁偉揚的經營方式,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雖然會有觀念沖突,現在大部分父輩對孩子還是比較寬松的,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實行‘雙軌制’,就是父輩還堅持在傳統主業領域,孩子可以去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展、創業。萬一失敗了,可以回到傳統主業,如果成功了,甚至可以帶動傳統產業轉型。”
“和老一代企業家相比,他們對現代信息網絡等工具的運用比前一代強,思維方式跟父輩很不一樣,專業知識也比父輩多,比如對資本運營和金融市場的了解。”溫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洪振寧說。
新一代通常都被父母送到國外讀過書,在溫州這個比例達到了90%。因此,他們的外語很好,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化的胸懷,也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這有利于企業同國際接軌,應對全球一體化經濟,洪振寧介紹。
林超群就是一個例子,從初中開始就離鄉背井。出國留學的林超群,4年前畢業于加拿大Victoria大學經濟學專業。回國后,她就正式從父親林偉雄手上接班,上任廣東偉雄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當時,正是國內材料價格持續高漲、運輸成本高企、企業管理成本大幅上升時期。
為推進現代化企業管理,林超群聘請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坐鎮,通過兩年多的培訓、導入和運作,使集團建立了全新的、更為制度化的偉雄集團管理模式。而為了提升集團國際競爭力,林超群利用自己在國外的多方觀察,抓住“以塑代木”的潮流,使“顧地”品牌全面轉型,主攻國際發泡板市場,此后產品暢銷歐美,全面開啟了偉雄集團品牌國際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