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即將進入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的“國家隊”。
9月27日,記者從福建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處獲悉,國務院已經正式批準了《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就規劃涉及的配套方案《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并將根據國務院批示對方案進行調整。預計在“十一”之后,兩個文件會一起出臺。
這意味著,福建將成為繼山東、浙江、廣東及浙江舟山新區之后,國務院正式批準的中國海洋經濟第五區。
福建省委黨校區域經濟教研室主任陳新認為,福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獲批,將改變福建以輕工業占比過重的產業結構,并為福建提供補上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短板。
經濟增長新動力
福建擁有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3752公里海岸線居中國之最。2011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達4420億元,同比增長20.11%,占該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5.26%。
2011年3月,在國務院批復實施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支持福建開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福建發展海洋經濟的步伐進一步提速。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福建近期也接連出臺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
8月初,福建省委九屆五次全會通過了《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8月24日,省政府再次印發了《關于支持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九條措施的通知》,明確將從財政、稅收和金融等三個方面,支持海洋經濟發展。
根據上述意見提出的目標,2013年,福建將全面啟動海洋經濟試點工作。
到2015年,該省海洋生產總值要達到7300億元,占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8%以上,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調整為4:44.5:51.5。
福建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福建省出臺的海洋經濟發展意見,與已經獲批的《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一脈相承,產業規劃和發展布局上均與規劃保持一致。
該意見提出,要以建設海峽藍色產業帶為主體,以建設福州和廈漳泉兩大核心區域為突破口,重點開發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和東山灣六大海灣,加快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六大海洋經濟密集區。
海洋經濟升溫
諸多的沿海省份,在這一輪海洋投資熱潮中,也拋出了各自宏大的發展目標。
8月20日,廣東省出臺了與廣東海洋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配套的五大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到2015年,廣東海洋經濟規模要達到1.5萬億元的目標。
在今年2月份,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孫景淼向外界透露,浙江對海洋經濟的總投資將超過1.2萬億。
沿海其他省市的“十二五”規劃之中,海洋經濟的目標也很明確。江蘇提出2015年海洋生產總值目標為6800億元,天津為5000億元,海南為1098億元,廣西則為470億元。
對此,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指出,海洋經濟更多的是利用海洋資源優勢發展經濟,各省市需要考慮自身實際情況,依托區位優勢進行發展。
陳新也表示,福建應在理順自身優劣勢的前提下,有所側重的進行錯位發展,同時,“發展海洋經濟,應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
接近福建省發改委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海洋經濟目前是一個類似于區域經濟規劃的概念,目前其定義并不清晰。海洋經濟涉及到產業開發、海洋管理、海洋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領域,會有諸多的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的跨部門銜接。
從這一點來說,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獲批,或許只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開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