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去 還是創業去?
新聞背景
又一批高校畢業生涌向社會,今年,山西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7萬。據有關部門預測,“十二五”期間,這一人數還會持續增長,畢業生總人數和社會新增就業崗位總量的矛盾在短期內將難以改觀。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壓力下,一方面,山西青年學生創業人數在過去兩年以每年3%的幅度增長,另一方面,其首次創業成功率不到10%。如何讓理想在現實的土壤中扎根萌發?當就業之路愈來愈擁擠時,創業之路可行嗎?對此,本期嘉賓以自身的實踐與思考,從局里局外不同視角告訴你他們的建議。
就業路有多寬,創業路有多險
記者:目前我省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著怎樣的現實境況?
王小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總量矛盾大;二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畢業生所學專業和社會實際需要還有一定差距,也就是說,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問題;三是畢業生流向不合理。城市就業崗位飽和,但還是越擠越多,有的畢業生寧愿沒有工作,也要在城市漂著,導致出現了求職難與招聘難的并存現象。
記者:就業困境之下,一些大學畢業生投身創業,目前這條路上又是怎樣一種情況和趨向?
康敏:山西青年學生創業人數在過去兩年以每年3%的幅度增長。以往的創業青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里經濟條件較好,或是家庭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及社會資源,有著一個較高的創業起點,而且,創業項目也大都與其家庭背景、社會資源有關。但是,近幾年青年學生創業活動最明顯的特征開始表現出平民化趨勢,創業主體來自社會基層,創業營銷活動趨向平民化定位特點。
記者: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怎樣?創業者身上是否應該先天具備某些氣質特點?
康敏:從目前來看,青年學生首次創業成功率不到10%。由于缺乏資金、經驗,缺少人脈資源,導致大學生首次創業的成功率很低。所以,由于每個人性格和興趣點不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走創業道路,大學畢業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一般來講,社會公認的適合創業者都具有如下特點或氣質:外向、自信、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善于學習,有執行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記者:作為正打拼的創業者,說說這條路有多苦?
張。2009年,我注冊了自己的公司,由于經驗缺少、資金困難、前景不明等問題,這一年對我來說也是灰暗低迷的一年。各種辦法都嘗試過,然而,殘酷的現實使公司繼續堅持下去的希望一次次化為泡影,日子過得經常是口袋里比臉還干凈。創業這條路,真的走得很累,很辛苦,短信笑話里說的“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不如豬”,這是創業路上再正常不過的狀態了。
理想怎么堅持,現實如何面對
記者:大學畢業后,你為什么選擇了創業這條路?
張。寒厴I后,當很多同學還在為工作奔波忙碌的時候,憑借大學期間不錯的表現,我成為了一家德國公司歷史上第一個應屆畢業的銷售工程師。年薪十萬,過著安穩踏實的日子。但我還是離開了,現在回頭想一想,可能還是因為理想二字吧。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選擇了不同的路,就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當時我24歲,我們山西公司的經理35歲,全國的老總36歲?纯瓷磉叺耐,想想十年、二十年后的我,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如果十年、二十年后,我還是只能做一個白領,那么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